——记“世界青年领袖”、我校优秀毕业生石嫣
石嫣在配菜车间介绍她的有机蔬菜
北京市顺义城区东北方向前行20多公里就到了龙湾屯镇柳庄户村。这里远离闹市喧嚣,道路旁鲜花相伴,农田里生机勃勃,一派优美恬静的乡村田园风光。石嫣创办的“分享收获”农场顺义基地就在这里落户。
一眼望不到边的梨花丛中,朴素的着装、瘦高的身材,健康的小麦肤色,加上真诚的微笑,这便是石嫣给人的第一印象。与想象中的世界青年领袖、“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副主席“高大上”形象还真有些不搭。
她说话声音不大,但言语中透着自信。在梨园中信步穿行,跟她聊起近期与明星姚晨一起获得“世界青年领袖”的荣誉时,她显得很淡定。言语并未在此过多停留,而是徐徐讲起了她的成长历程。
我的大学
石嫣是土生土长的保定人,200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出于减轻家里负担的考虑,她选择了同在一座城市的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在选择专业时,她也有着自己的考虑,填报了4个有博士点的专业,为自己将来深造留下充分的空间。最终她被自己填报的4个专业之一的“农村经济管理”录取。
中小学多年班干部的历练加上待人热情的品格,入学不久,她就在班委选举中,被同学们推选为团支书,并在大二成为班上首批加入党组织的学生。
闲不住的她还竞选当上了校学生会女生部的部长。在女生部组织的全校“女生节”期间,“创意手工秀”是她的小发明。活动倡导女同学动手创作小工艺品,并面向全校同学标价销售,销售的收入捐给社会福利院。这样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活动更加有意义。大三时,成功组织全校2000人规模的文艺晚会,也使她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这些都为她以后当好“掌柜的”奠定了基础。
学生会的工作并没有对学习产生影响,她把秘诀总结为“高效听课,不花费无效时间”。上课集中精力听讲,积极与老师互动,时间高效利用,这就是她课下没怎么复习,学习成绩很好的重要原因。学院一等奖学金、大北农奖学金、优秀团干部等各种荣誉伴随着她四年的成长。做好社团、班务工作的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家教。与别人不同的是,她首先考虑的是家教过程中自己也能有收获,因此她的家教科目是英语。她是以91.5的高分(当时满分是100分)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这也为她以后出国提前打通了语言关。
同学们融洽的相处,老师的关注都让她印象深刻,要说最深刻的,还要说成功申请人大的硕博连读。从没想过能到名校读研的她,在辅导员岳华老师的鼓励下,开始相关准备。当时学校还没有完备的研究生推免制度和规范化的流程,在岳老师不停地奔波协调中,资格审查所需的证明材料终于如数备齐。
资格审查、面试总算顺利通过,最终的录取工作却因人大招生标准的变化一波三折。石嫣“认死理儿”的倔强发挥了作用,她一趟一趟的往北京跑,找人大招生办说明情况,找导师汇报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大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送到了她的手上。
2006年9月,她踏上了硕博连读的新征程。在人大温铁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她的专业知识和视野均得到极大的扩展和提高。硕士毕业读博士,博士毕业又到清华大学进修博士后,求学之路可谓顺风顺水。如果没有硕士期间“出国种地”的经历,或许此时的她正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搞着科研。
我在美国当农民
2008年的4月,硕士即将毕业时,与人大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美国农业政策与贸易研究所,想要一个研究生态农业的学生到美国农场一线开展科研。人大的突出表现加上老师的举荐为她赢得了这次机会。她随即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地升农场”报到。
和想象中的美国机械化农场不同,“地升农场”由一对夫妻经营、三个实习生帮工的小农场。因为强调有机环保的理念,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几乎所有的农活都要自己动手,劳动强度远超城市女孩石嫣的想象。即便如此,石嫣骨子里的“坚韧劲儿”让她坚持了下来,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半,从农场小屋步行半小时到达种植园,浇水、移植、耕地、拔草,施肥,采摘……除了午饭时间简单休息,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半。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让她感到疲惫,反倒是这里的的社区支持农业理念让她看到了光明和方向。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核心是消费者和农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每年消费者预付给农场一年种植的收益,变成了农场的股东,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农场则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方式,保证食品的安全。没有中间商环节,农场增加收益,消费者得到有机农产品。这种模式最早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瑞士和日本发源,在八十年代传到美国。历经半年的亲身体验,CSA模式在地升农场的成功运作,深深触动了石嫣的神经。
我的双手沾满泥土
2008年底,石嫣带着CSA理念回到国内。2009年初,读博士的第一年,石嫣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租用学校一块面积130多亩的产学研基地搞起农场,名曰小毛驴,开始了CSA中国化的第一步。
她每天利用课余时间,挤公交、坐地铁到这里来种植有机蔬菜。农场成立没多久,就吸引了54位对有机蔬菜感兴趣的会员。当大家要银行转账交款时,她却拒绝了,选择了上门收款的方式。她不是不知道电子汇款的便利,但是要推广CSA理念,在大家心中建立信任,面对面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从农场到客户家一般要三四个小时的颠簸,这50多户家庭她收了足足一个月。不过付出总有收获,这54户家庭成了她的长期会员。
54个会员中除了37户是配送份额,还有17户是劳动份额。劳动份额就是石嫣提供土地收取一定的租金,免费提供种子、有机肥和农具让市民自己来耕种。这种自给自足、与土地亲密接触的方式让很多市民感兴趣,主动和农场联系。2010年,老会员的稳定加上口口相传,前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月的时间会员就达到320户。就在“小毛驴”声名鹊起的有利时期,北京周边出现了诸多山寨“小毛驴”,再加上小毛驴与自己最初的规划渐行渐远,她毅然选择了离开。
我的农场我的家
从2012年5月起,她先后运作了北京通州和顺义两个基地,把CSA的“分享收获”的理念充分用于实践,成立了“分享收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20多个年轻人和30多农户一起耕种土地,形成稳定会员600多户。
在记者参观的顺义基地,40多亩的菜园里,26个常温大棚错落有致,油菜、番茄、冬瓜、土豆等20多种蔬菜长势喜人,黄色的粘虫板随处可见,勤劳的农户正在人工除草。不远处,不时有人推着独轮车,车里摆满刚收获的蔬菜,风风火火走向配菜车间,为第二天的送菜上门做准备。“在我们这种经营模式中,诚信是最基本的原则。会员只有信任农场,农场的经营才可能继续。”石嫣总结着农场的成长经验。
这里既是公司,也是石嫣和爱人程存旺每天必来的“家”。程存旺是石嫣人大读研时的同学。共同的梦想让他们彼此接近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程存旺也是生态农业的忠实拥趸,对石嫣搞CSA农场的支持是发自内心,夫妻俩还合作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
我们还有幸来到石嫣租住的农家小院参观。年近八十的姥姥、已然退休的父母惬意的跟她生活在一起。说起石嫣的事业,老人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不时埋怨,这小两口为了事业,至今还没有购买房子,也还未拥有自己的宝宝。
随手翻看她的著作,《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慢是美好的:慢钱的魅力》等著作中,她时刻不忘推销自己的理念,“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不是让农民走出去,而是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每5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亩土地脱毒;每1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一个农民健康耕作;每1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5个年轻人留在乡村工作;每10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鸡犬相闻,大家围坐在小院里,吃着农场里采摘的黄瓜、西红柿,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石嫣饶有兴致的讲起了她的“新农人计划”。
面对目前团队年轻人流动性强对公司发展不利的问题,她想到更多的是,这种流动性对于传播她的理念是非常有利的。“新农人”计划就是在此情况下适时推出的,每年从应聘人员中选择5个年轻人,进行为期8个月的带薪实习。可以坚持下来的,每人给予8000元奖金,这样可以留住更多的年轻人,即便是年轻人离开了,也把她的理念带到了更多的地方。
石嫣回忆起去年11月,她在自己牵头组织的全球第六届CSA会议上的表态。希望更多人关注CSA,“分享收获”的背后,是“绿色”、“永续”等理念的传递。坚定的面庞上信心满满,为了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天,她一直在路上。
石嫣和部分团队成员交流发展规划
石嫣向工人了解新租用“梨园”的详情
石嫣和工人一起收割菠菜
追逐梦想 她一直在路上
作者:宣传部 师春祥 摄影:宣传部 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