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大好故事 >正文

【农大好故事62期】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布时间:2018-05-23 浏览次数: 作者:

——记本科毕业于农大的年轻学术“大牛”们

编者按:人才培养是每一所大学的核心使命,而本科教学是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工作。有人形象地比喻“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决定着这所大学的基本价值、基本道德和文化素养。我校多年来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了一大批基本功扎实、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

今天我们刊发的是2000年以来,我校5名本科毕业生在各自学术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他们被称为年轻的学术“大牛”。

5名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姓名

毕业学院专业

庞朝友

2002年本科毕业于农学院农学专业

王文生

2003年本科毕业于农学院农学专业

太帅帅

2006年本科毕业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宋春风

2008年本科毕业于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贾超

2010年本科毕业于食品科技学院包装工程专业

详细解读请见下文人物档案:

人物档案:庞朝友,2002年本科毕业于我校农学院农学专业

庞朝友1998年考入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2002年考取我校作物遗传育种系硕士研究生,师从于马峙英教授,进入棉花遗传育种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后经推荐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喻树迅院士,与北京大学朱玉贤院士合作,从事棉花纤维伸长机制相关研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栽培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科研平台中心副主任。

在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影响下,庞朝友刻苦攻读,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农学院读本科期间荣获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3次、获“三好学生”称号多次;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3篇,SCI收录1篇;在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3项,博士论文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15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他常说,“太行山精神”是我的指路明灯。

学术成就

1、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加973计划、863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多项。先后从事棉花纤维发育机理、棉花早熟抑早衰机制、棉花抗逆机理等应用基础研究和早熟棉花育种工作,参与育成早熟棉新品种3个,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2、从事棉花纤维发育机理研究,发现UER和GAE介导的细胞壁果胶快速合成对纤维细胞的快速伸长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蛋白质组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3、从事棉花早熟抑早衰分子机制研究,发掘了多环境稳定的主效基因位点,获得了早熟相关性状关键功能基因,为棉花早熟抑早衰机理和转基因新材料创制打下基础,相关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JIPB、Front. Plant Sci、BMC Genomics等期刊上。

4、参与育成早熟棉花新品种3个,特早熟棉花新品系1个。

人物档案:王文生,2003年本科毕业于我校农学院农学专业

王文生1999年考入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2003年考取我校作物遗传育种系硕士研究生,师从于马峙英教授,进入棉花遗传育种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2006年经推荐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稻抗逆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

学术成就

1、今年4月25日,王文生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长文发表论文“300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该研究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并扩大了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国际领先优势。该研究分析了3000个水稻基因组计划中3010个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多样性。3000个水稻基因组项目数据的公开为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资源。首次提出了籼、粳亚种的独立多起源假说,并首次提出用“Xian/籼”和“Geng/粳”来代替90年前由日本学者提出的Indica和Japonica,恢复使用籼(Oryza sativasubsp. xian)、粳(Oryza sativasubsp. geng)亚种的正确命名,使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得到正确认识和传承,也使《Nature》首现汉字。

2、在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表观遗传学研究和水稻种质资源重测序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2018年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发表文章35篇,其中SCI论文25篇。

3、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

人物档案:太帅帅,2006年本科毕业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太帅帅2002 年考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进行学习,2006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2009年7月至今,在华大基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重测序,群体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现任华大基因高级信息分析工程师,华大股份科技服务大项目部动植物群体研究方向负责人,被深圳市认定为“生物产业高层次人才”。

农大学习期间,太帅帅曾多次荣获学校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005年底,进入到董金皋教授的真菌毒素实验室进行实习。他在董金皋、谷守芹教授的指导下亲手参与了课题《利用Tail-PCR对玉米大斑病菌基因STK-1进行扩增》。他说,正是在河北农大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优秀的科研环境熏陶下选择了考取研究生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习,后加入华大基因。

学术成就

1、以共同一作(Co-first-author)的身份发表文章4篇,共同作者(Co-author)的身份发表文章17篇,文章发表在N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Science, Genome Biology等学术期刊。

2、负责和参与了多个重大项目,并且取得了连续性的研究成果:负责的3000 株水稻基因组计划发表文章4篇,主文章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Nature(共同一作),SNP数据库的文章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共同一作);44个高粱群体遗传学项目发表文章7篇,主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一作);参与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发表Nature文章2篇;澳大利亚土著人基因组项目发表Science文章1篇。

3、目前正在负责的重大项目包括:3000 株水稻基因组计划,高粱泛基因组学项目,梨群体遗传学研究项目等。

人物档案:宋春风,2008年本科毕业于我校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宋春风2004考入我校食品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习,2010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硕士专业学习,2013年博士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生命产业科学专业,2013年至2014年任日本东京大学特任研究员。2014年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12月由天津大学引进回国。现任天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导),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与防治、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工作。

在我校读本科期间荣获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一二等奖学金多次、获“三好学生”称号多次;在攻读硕士期间获中国农业大学科研成就奖学金;2010年获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赴日本读博。

学术成就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

2、曾参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日本钢铁联盟、三菱化学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研究工作。

3、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Applied Energy, Energ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致力于CO2高效分离及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工作。

人物档案:贾超,2010年本科毕业于我校食品科技学院包装工程专业

贾超2006年考入食品院包装工程专业学习,2010年考入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2018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他于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进行联合培养,师从胡良兵教授,在此期间赴美国农业部林产品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师从朱俊勇博士。

在学期间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称号、“三好学生”称号、“优秀团员”称号等。研究兴趣包括木质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纳米纤维材料、高介电复合材料等。

学术成就

1、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le(Cell子刊)、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相关研究被ScienceDaily等国内外媒体报道。

2、申请美国发明专利2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

3、2017年11月在2017第一届天然材料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上做口头报告,2018年5月受邀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做学术报告。

4、目前是Cellulose、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资料提供:农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科技学院 作者:宣传部 姚运肖 编辑:宣传部 杨晓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