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超越学霸的存在!”农大校园里同学们这样评价被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录取的城建院建筑学1101班的郭翔宇。“感觉很神奇,我们身边的学姐考上了哈佛。”城建大三学生说,哈佛大学在我们心目中可是“神”一样的学校,没想到身边的人也能够申请成功。
事实上,自今年2月至今,除了哈佛大学,郭翔宇还收到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洛杉矶、弗吉尼亚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学校不仅是世界名校,而且均为美国研究生建筑学专业排名前15名的大学。
在一般人看来,能让这些名校邀请的学生一定是智商超群,一定是学霸。郭翔宇却说,“我其实不是学霸。”她也是普通人,和绝大多数农大青年一样,面临过一样的苦闷。高考失利过,学习被虐过,大学也曾迷茫过。但翔宇与众不同的是在历经了一番挫折之后,不忘初心,以努力的姿态笃定前行。而也许正因如此,让众多名校对这名“普通”的农大学子青睐有加。
大学里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翔宇说建筑学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的结合体,理性和感性的交融,她喜欢这种交融。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打击,她也默默在大学重新构筑起自己的坚强。从此,喜欢的脚步伴随着坚硬的成绩。连续五年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两次特等奖,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河北省三好学生、保定市优秀大学生;曾在院里担任过合唱团的指挥、也曾在乒乓球比赛上作为主力获得院里的班级团体冠军,还会不断尝试研究各种各样的营养美食……
翔宇承认,曾经高考的失利确实让她曾发愿一定要考上天大、同济研究生类似的志向。所以大一大二期间她便自己跑到天大、同济、清华大学参观建筑系馆、买各种考研资料。大学里,除了学好专业课,她很喜欢选各种感兴趣的其他课程,比如外语院开的英文影视赏析,还有同学们都很熟悉的自然科学概论,尽管这门课课时非常少,但她课下很喜欢读老师推荐的相关书目。她认为,同学们在大学应该尽可能多选修不同学科课程,不要太在意选修课的学分,这样自然会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在她看来,很多所谓的选修课,却往往能给人巨大的收获,正所谓“无用,方为大用”。而翔宇之所以能被理想的学校录取,想来也是获益于她一直以来注重对于自己的通识教育、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郭翔宇说:“我是一个必须经常停下来看看自己的人,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四时,经过深思熟虑,她萌发了去国外读硕士的想法,她觉得这样更能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新的世界,自己人生会有更大的收获。
提到想对学弟学妹的建议,翔宇觉得,大学几年要弄懂的是自己真正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找到自己心之所爱所向。学会思考,主动去研究喜欢的事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
2014年10月,郭翔宇正式开始准备出国。她报了新东方最便宜的周末班,于是开启了每周六日3-4小时地倒着地铁学托福和GRE的节奏,挤地铁、追公交、赶火车、路上啃包子、车上仰头睡。因为大学几年对于英语的学习与爱好从未偏废,并且后期的学习也是一鼓作气,翔宇在2015年3月和5月一战拿下托福(102)和GRE(310+)。
成绩只是申请名校的一项条件,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特别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把这些能力体现在作品集上才是吸引学校的关键。翔宇觉得自己的作品与申请在技术层面很难超越国内建筑老八校、985的很多学生甚至与其抗衡。她带着一份真诚的初心,独辟蹊径,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对世界的感悟,在作品中注入了更多自己的元素,关注的是人文,尊重的是生命,展现和表达的甚至是平日大家忽视的细小的问题。
翔宇坦言在做作品期间经历了很多痛苦,因为自己不满意作品深度,重新做的设计长达近6-7个月之久。9月份在面对外校保研时也做了一番内心挣扎,最终还是不想一心二用,故放弃保研,执着初心。在最后连着赶几个学校截止期限的一段日子,常常是每天早上六点睡、九点起的节奏,直到今年1月初递交完所有申请。
三月份在收到哥大、密歇根等多所学校offer时,翔宇一方面忐忑期待哈佛的录取,另一方面也做好被拒的准备,毕竟考虑到自己本科出身,但最后还是等来了哈佛的offer。她说,其实除了最开始的激动,发现自己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样兴奋。似乎觉得一切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她意识到大学自己锻炼出来的价值观、关注点、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很多都与哈佛的多元化、包容性、独立思考、多样性等理念不谋而合。
翔宇说,准备出国的一路并不容易,太多时候感到孤独和迷茫,一个人上自习、面临其他选择的诱惑、准备过程的艰辛。可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爱,正如她最喜欢的一句话,all you need is love。她不喜欢太多束缚,只是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农大带来的朴素和真诚
谈到在农大的五年,翔宇说:最大的收获是母校一直以来带给我的朴素与真诚。从最初了解的“太行山道路”和“太行山精神”,到校园里接触的专家教授,再到“果树9301班”事迹等等,身处农大校园的她感受到自己身上流淌的求实的习惯、认真做事的态度、学习的欲望,是学校用校风烙印在每一个农大学子内心的。她说,校园里既有殚精竭虑、不事张扬的扶贫专家,也有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教授,还有朴素认真的同窗,大家质朴本色,听其言、观其行,少了些浮华与烦躁,多了些静谧与坦诚,这也使她在本科期间多了份沉淀。
她称,“大学里要感谢的人有很多,因为曾有很多跨学科的学习与交流,感谢院里、校内不同专业支持、鼓励、帮助过我的每一个老师,感谢同窗挚友的一路陪伴……”
翔宇强调,农大图书馆也是非常棒的,藏书量并不比很多知名大学少。但是,她觉得也很遗憾的是,农大的好多同学背着书包,里面装着上课的教材和作业,进图书馆却不看书,拿出自己的课本和作业本,四六级、数分、线代……她建议学弟学妹们进图书馆不要只带作业题册,还是多看看文史哲增加人文素养、或是广泛阅读本专业的书籍。读书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是隐形的,所有读过的书就像是不断汇入江河的涓涓细流,帮助你慢慢成长,变得壮阔、深远。特别是多读文史哲,而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
生活中带着自由与洒脱
和郭翔宇聊熟以后,会发现生活中她是一个外表很热情,内心很文艺的孩子。感性的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会很投入用心地学和做,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不喜欢又觉得意义不大的事物也不愿意投入太多心力。春天到了,她会早早拿起相机去感知新鲜的生命,和操场的鸽子们嬉戏玩耍;夏天来了,她会拉上伙伴儿跑到游泳池去痛快蛙泳;秋天踏在林间小路听梧桐簌簌落叶沙沙脚下吱吱的声音;冬日在雪地里捧起下层干净的雪加点儿白糖就可以吃着津津有味。对她来说,生命本来就是用来体验和感知的。
翔宇说,从小到大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正牌”乖学生,即使在大学也仍然会和老师们争辩不同的学术观点。她觉得每一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权利,而教育的功能应该是使每一个人平等地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而不是强制每一个人成为成功人士或者有义务成为成功人士。的确,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永远是生活本身。在象牙塔里追求漂亮的成绩并非难事,真正不简单的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游刃有余,活出真实的饱满色彩。
也许你觉得谈生活中的翔宇,似乎跟“成功”看起来没有太大关系。但从来就没有确定意义的“成功”。成长,是比成功重要太多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仰视一个看起来很成功的带着光环的人,其实他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凡人中的一个,只不过坚持了一些自己对生命、生活的理解与看法罢了,然后顺着自己的心坚持走下去。也许正是这样的态度,才使她更为幸运地靠近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的生活。
后记
参访郭翔宇中,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怀着期待,潇洒率性的生活态度,知性又不失俏皮的言谈举止,以及一直在路上的年轻心态,一直感染着我们的记者。祝福这个美好而明亮的小姑娘可以一路带着那颗不变的初心,去更大的世界细细感受,慢慢发现,生活更多的新鲜与精彩。
总觉得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被选择的路》这首诗非常适合翔宇的经历:“林子里有两条路可走,可我选择了鲜有人迹的那一条,因而看见了这迥然不同的天地。”人生是一段接一段的旅行,有时候所选择的路途并不是我们所一眼望到头的,而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
作者:宣传部 姚运肖 摄影:宣传部 谷占元 编辑:宣传部 师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