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农学院张立峰教授
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坝上批发错季蔬菜的各地卡车将排成一字长蛇,浩浩荡荡。这一壮观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九月上旬。源源不断驶出的蔬菜卡车,为当地农民换来成沓的钞票,农民的心里乐开了花。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张北实验站”站长张立峰教授的脸上也露出由衷的笑容。看到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比拿什么大奖都高兴。
冷凉蔬菜坝上安家
作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北方旱地农业专题”的主要成员,张立峰1991年就来到坝上地区,致力于当地农牧业增产、农民脱贫致富和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当时的坝上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农民“能自给,不能自足”,粮草短缺,经济贫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张立峰深知农民的疾苦与期盼,自从踏上河北省坝上的土地,他就暗下决心,为当地农民脱贫付出全部的精力。在他眼里,这片贫瘠的土地不是“包袱”,相反,是支“潜力股”,是未来大有作为的天地。
通过创新技术,在实现莜麦、马铃薯、牧草等增产增收,初步解决坝上农民的温饱问题后,课题组在张立峰的带领下开始攻占另一“高地”——蔬菜种植。
坝上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土地盐碱化,蔬菜抽苔开花。课题组通过多周期的水土与气候环境监测、大量的生产试验,摸索坝上地区的蔬菜播种时机,筛选适宜种植的品种。很快张立峰和他的科研团队成功地种植了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冷凉气候,发展错季蔬菜生产。
然而,在张北推广蔬菜种植并不顺利。在这历来种菜只开花不“抱头”的地区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农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1996年的试种是在徐家村的一块沙梁地,粗放生产惯了的农民将白菜种的垄不成垄、行不成行,当年亩产近万斤的白菜大丰收,却赚足了农民的眼球。收获的喜悦还在后头。两个深圳菜商一次拉走了四车菜,12000元的收入让那些徘徊在温饱线上、没见过百元钞票的农民数了又数,看了又看。
种菜赚钱的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十里八乡,科技推广的头一炮就这样打响了。这项技术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很快得到推广,迅速扩大到山西、内蒙古等毗邻地区。我国坝上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如今,坝上地区的错季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成为我国第五大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净增纯效益10亿多元。“一亩园,十亩田”的经济收入,使当地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天道酬勤
为了探索坝上生态系统运动规律、寻求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张立峰饱受凛冽寒风和焦灼烈日的折磨。坝上的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寒风刺骨。在这种恶劣气候中进行田间工作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坝上地区风沙大,这从当地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可见一斑。“坝上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春天吹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张立峰的嘴唇被强劲的西北风吹开了“口子”、两只手被零下30度的低温冻出了“裂子”。夜深人静,他咬紧牙关,用胡麻油抹嘴唇,用胶布粘“裂子”。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立峰一干就是23个年头,每年至少120天,都坚持在坝上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同学们问他,“这是为什么?”他淡淡地说:“人这一辈子,不管他干什么,干多么小的一件事,都应该把它干好。我选择了这项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地干好。”
天道酬勤。张立峰及其科研团队多次获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学技术省长特别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区创业奖等。他的职称也一路破格。
这里成了人才的孵化器
除了搞科研外,张立峰还肩负着育人的职责。他一直坚持给本科生、硕士、博士生上课,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超出规定平台。在学生眼中,张立峰衣着朴实无华,内在博学多识。在课堂上,他总是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他还开设了新课,《农业生态系统与系统分析》、《旱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都是他根据科研生产中的实践体会及成果开设的新课。由于课程内容新、应用性强,再加上张立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使他的课备受欢迎。
平易近人、亲切感十足的张立峰也有他严格的一面。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业质量,他整理出题库,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结课考核。促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课下及时理解消化;学生的作业中但凡有抄袭,他定会在段落间标明原作者及文章名,给那名学生发回去;在备课室,他多次修改学生的设计方案;在试验中,他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耐心细致;在张北实验站,有的同学不吃早饭,有的把吃剩的饭菜扔掉,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张立峰看在眼里,“光盘计划”“早餐行动”适时推出,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些都逐渐影响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张立峰即将出版的专著《农田生产工程学》,用他亲身经历的案例,生动地阐释了宏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他说,教学、科研、生产应该一体化,三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现在,张立峰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向新的目标迈进,心里装着农民利益和国家需求的他们,把农田机械化生产作为新的科研目标。白萝卜播种、甜菜移栽机械化正在研制中。可以预见,未来的坝上农田生产将是一派新的景象。农忙季节,农业机械替代人工在忙碌着。坝上的人们将会收获新的希望。
作者:王玉倩 杜雄 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