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渤海校区理工学院2017年双创参赛师生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现场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奖证书
2017年8月,对于大部分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的师生们来说,或是正陪伴在家人身边享受悠闲时光,或是正徜徉在各地胜景里打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而距离本校200公里开外的渤海校区,有这样一群人,在炎炎夏日下仍旧行走在实验室,办公室及宿舍之间的三点一线上,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拼搏着。
他们就是渤海校区理工学院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师生们,在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暑假后,注定有一份不平凡的荣誉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北赛区特等奖,国赛一、二、三等奖……接连传来的捷报频频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截至目前,理工学院参赛师生共荣获 53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奖项。其中在全国性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华北赛区比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河北省比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5项。这些令人惊叹的成绩使人们不禁发问:仅仅一个学院,是怎样在一年时间内取得这么多的奖项的?
勤能补拙 天道酬勤
万事开头难,由于学院建立时间相对较短,老师与学生们的参赛资源匮乏与经验不足是先天的劣势,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摸索。比赛初始,同学们连基本的实测数据都求助无门,既使学院专门请来各方前辈进行指导,在理论实践起来同样困难重重。可同学们并没有丝毫畏惧,带着对竞赛的好奇、设计的热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奋勇拼搏。他们曾在实验室不眠不休,只为对软件的操作从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控;他们曾跑遍附近的各大工厂,只为得到尽可能真实的数据。其中的辛苦是他们这些年轻人大多数从未经历过的。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师生们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干脆就安家到了实验室,每天早晨醒来就着手设计,晚上一两点才休息,一直坚持着,直到暑假封校独自留校,直到最热时节空调停运,直到食堂歇业宿舍关门。追求精益求精的他们不断推翻、更改方案,日复一日地体会着每一个设计者的艰辛。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但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一点一点的踏实进步。结果是完美的,理工学院师生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各大竞赛的舞台上上大放异彩,用心血和汗水换回了一座座闪亮的奖杯。
团结协作 互敬互爱
起始,各队伍成员还都仅仅是由学院选拔出来的优秀“士兵”,在参赛过程中,迅速磨合、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技术上,没有貌合神离的互相推诿,没有消极怠工的各自逃避,只有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攻克难关的忙碌身影。其间尽是同伴之间深深的“革命友情”。堪称“人中百度”的万能学委赵雅琦,能为大家解决一切电脑问题的“刷机达人”秦万强,自愿为大家做好后勤服务的“贴心暖男”时德通……亲昵的绰号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正是团队强大凝聚力的最好象征。
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仅有优秀的士兵,还要有出色的指挥官。化工、食品、水电、计算机各专业的老师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完美诠释了何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学生们在项目准备上遇到难题时,老师们迅速回复,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排除万难,当比赛处于校内准备阶段时,老师们全程陪伴,与学生同甘共苦,当学生由于比赛日期的接近而内心压力日益增大时,老师们亲切叮嘱学生对比赛不要有任何思想包袱,只看努力的结果。水利14级的参赛学生谷敬云赛后表示“一路有老师们陪伴、照顾,真的很感动,心里感觉很暖,这几个月来老师们为我们的辛苦付出和深切关怀,现在都历历在目。”学生发自肺腑的一席话,正体现出了理工学院的优良师风。“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正是拥有着极具凝聚力和行动力的团队,2017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理工学院一鸣惊人。
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
各团队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与学院领导的支持无疑是分不开的。2016年理工学院便成立了院级创新创业工作小组,通过坚持赛教相结合,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奖励政策,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学院层面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将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作为了学院的工作重点。为了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有参赛机会,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关注着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新闻动态,一有消息便立即通知到学生,并鼓励他们积极报名;在学生暑期留宿的问题上,学院领导与各部门积极沟通,得到了综合办、学工办、教务办、后勤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学生们在暑假期间也能够有饭吃,有房住。老师与学生们缺少经验与思路,学院便投入经费送他们出去参加各地的报告会,或请知名专家前来传授。理工学院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学生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他们凭借出色的成绩已成为学弟学妹们竞相追赶的榜样,也为学院增添了无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