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作为我国农业科学领域的泰斗,袁隆平院士不仅科研成果丰硕,也十分关心农业教育。2012年,袁隆平院士曾为我校110年校庆题词:“百年农大,特色鲜明”。
连日来,我校师生自发悼念、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5月22日,在西校区袁隆平院士题词的碑刻前,师生们自发排起长龙,在淅沥沥的小雨中默哀鞠躬、敬献鲜花。师生们或深情回忆与袁院士科研学术交流过程,或通过微信、微博、QQ等写下对袁隆平院士的致敬与缅怀,寄托无尽的哀思,表达矢志献身农业事业的决心。
2012年亲手接过袁院士题词,时任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副校长、作物学科群首席科学家、终身教授马峙英深情回忆与袁院士交往的点点滴滴:“因为工作关系和我从事的作物学科研究,我和袁院士有过若干次一起开会的经历,老人家留给我的印象是温和谦逊,朴实大气,靠近他总感觉有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人上进拼搏的进取精神。记得有一次开会,我俩正好挨着坐,我说:袁院士,您这么知名的人士,总是穿的这么朴素。他笑着用两个手指捏着身上衬衫说,这件衣服15元买的……先生浓重的湖南口音,常年试验田工作、刻满岁月沧桑的笑脸直至今天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2012年正月十三(2月4日),当日立春。我受学校委派,和我校校友刘旭院士,一同拜访袁院士并请袁院士为学校题词。当时,还没出正月,来到湖南农科院袁院士办公室,一间和他人一样朴素简朴的房间,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一是一面墙上挂着“超级杂交稻”大幅图片,二是当时还在正月,先生办公室放着几盆盛开的鲜花,想必是过年农科院和学生对先生的祝福。”马峙英说,“当看西校区学生自发到文化园给刻有先生题词的石碑处敬献鲜花,鞠躬默哀的图片和影像,雨中学生队伍安静而有秩序。悲痛之余,欣慰有加:先生,您可安息,吃着您培育的米,叫着您袁爷爷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您的学农爱农,矢志服务‘三农’的精神风范已经在新一代农学人心中生根发芽,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校长申书兴说:“同学们自发悼念追思袁院士,既反映了袁院士在青年心中崇高而美好的光辉形象;也反映了百年农大,百年树人,百年立德,几代代农大人卓而不绝的奋斗培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大文化,更展现了新时代农大学子秉承‘崇德 务实 求是’校训,传承‘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学农爱农,矢志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植保学院教师何运转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2008年在长沙有幸见到德高望重的袁老,亲耳聆听他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教诲。袁老平易近人,和蔼、朴实,像普通的农民。向袁老致敬!”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甄伊珂在微信朋友圈说:“在农大大鼎旁的碑刻上,有一处袁老题词‘百年农大、特色鲜明’。从下午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后,同学们就主动献花,等我下了晚课的时候,碑刻已经被花完全覆盖了。停留、默哀、献花、鞠躬,伟大的人,永远伟大。”
农学专业1701班白睿哲说:“先生虽远行,然精神永存。吾辈农学青年与农大学子一样,内心悲痛,往后每粒米的咀嚼,都将是一份怀念。我们将接续奋斗努力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与‘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农机专业1802班康磊说:“袁爷爷,塔尖上的人去了,但是塔不会倒,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进来。我们失去了您,我们更要成为您,我们不会让您失望。”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说还要替自己的父母,替他们这些后生末学,替这片土地上沐浴过袁院士恩泽的所有人和袁爷爷说声谢谢。
网友容景在农大官微“雨中的思念——我校学生自发悼念袁隆平院士”推送中留言:“今天结束口语考试回学校时,刚走到学校东门,一位拉着小男孩的母亲拦住了我和室友。小朋友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捧着一束花。他一字一顿地对我说:‘妈妈跟我说因为疫情我们进不去,姐姐你能不能帮我把这束花送给袁爷爷呀?’我愣了一下,说:‘可以的,你真的很棒!’小男孩开心的说,那太好了,谢谢姐姐,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吃饭!于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我借着灯光仔细看了那束花,看到了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袁爷爷就那样带着他的小猫坐在稻穗下乘凉……”
网友独钟在留言中说:“袁爷爷,您的两个梦一定会实现,天下富足,禾下乘凉。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吃饭,请您放心。”网友奔跑吧小强留言道:“对袁老最好的总结就是:他把论文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这是最好的总结,也是对农大学子最大的鼓舞和期待!”
左一刘旭院士,左二袁隆平院士,左三我校马峙英教授,右一为时任湖南农科院院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马峙英手持袁院士为我校110年校庆题词:“百年农大,特色鲜明”。
师生自发到文化园给刻有先生题词的碑刻处敬献鲜花,鞠躬默哀 。
碑刻上学生的留言
我校师生纷纷表达对袁院士的思念
作者:宣传部 摄影:赵凌云 编辑: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