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人民日报》“暖闻热评”栏目以“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为题点评报道了我校“苹果教授”孙建设的感人事迹。
报道原文如下: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暖闻热评)
张腾扬《 人民日报》( 2020年09月04日第 05 版)
【人物】“苹果教授”孙建设
【故事】现年63岁的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教授孙建设,从1982年起坚守太行山科技扶贫,把苹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观念带进贫困村,增加苹果产量,延伸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科技助力扶贫新路径。2017年开始,在他牵头打造的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基础上,河北农大与保定市共建设了5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涉及保定市的19个县(市、区),涵盖果蔬、中药材、养殖等10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100多项新科技、新成果在驿站得以转化、应用、推广,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带动7万农户增收。孙建设在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点评】
知识改变命运,将知识播种在祖国大地,足以改变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38年前,刚毕业的孙建设离开城市,毅然奔向太行山,投身扶贫开发,与寂寂青山、葱葱林草为伴。时光荏苒,他用自身所学,因地制宜为当地群众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助力扶贫新路径,让成千上万名农户致富增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孙建设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结出累累硕果。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源自心中常念百姓。孙建设看到顺平县苏家疃村乡亲们果树不长果、日子过得穷,他一头扎进果园,当起“科技村长”,重新规划种植;村民文化水平低,他手把手现场教,还把果树管理的要求和方法印制成册,发到各家各户,带领乡亲们让苹果产量大幅提升。为让太行山人民,乃至全国生态类型相似的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孙建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探索出适合中国自然环境、适度规模经营的苹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他以毕生所学,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造福农民群众。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映照持之以恒的坚守。25岁毕业走进大山,到如今年过花甲,孙建设将最好的年华留在了大山深处。从帮助一个村苹果增产,到探索适合贫困山区的果园规模经营模式,再到推动“太行创新驿站”开枝散叶……孙建设数十年点滴积累,推动扶贫开发事业由点及面,由浅及深。他白了头发,却红火了扶贫事业。
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胜在播撒知识种子。无论数十年前改进果树种植中手把手培养“土专家”,还是在创新驿站里为贫困户培训专业技术,孙建设奉献知识又传播知识,让脱贫致富事业接力下去,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落地应用。
为民服务,为国尽力。从“植绿富民”的李保国到科技兴农的孙建设,从“改土治碱”的曲周实验站到“成果转化”的太行山驿站,一批批科研人员坚守一线,让科技与扶贫事业碰撞出了火花。这火花照亮了大山,也照亮了山村群众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