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聚焦三农> 正文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创造农村的新经济模式

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互联网+的创新和革新,而现在的线上线下并存的思维创新也影响到农业的发展领域。对于产业来说,一成不变就意味着落后,而落后的产业和眼光自然看不到商机。就算是农业也要寻求改变,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大环境下不至于产量过低、成本太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利润可言。而从华西村的成功中人们看到了新农村经济的影子,随后的社区模式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力量。

而这几年在农村大火的社区经济模式并不能代表新农村的全部,因为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而这种新型的工农结合的模式确实让大家眼馋,在保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这个方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有些人认为农民去搞工业这不是胡来吗,毕竟土地才是农民的根,才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这种模式只能局限于特色地区的特色产业,比如经济作物的种植、农家乐、养殖基地等,而这种模式实际上还是农业的产业化为主,社区就是之间交流学习的地方。

随着电商的普及化和规模化,依靠电商发展特色农业成为一种实际的需求,而在全产业链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互联网思维也开始慢慢体现。而生鲜电商的出现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产业链。虽然整个社会都在寻求电商上的新商机,但庞大的需求和微小的格局发生冲突,注定电商只能是小部分人的摇钱罐。

想要彻底的互联网化,那就需要全产业链的革新,通过对供求市场的互联网化,直接对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解决。而农民只需要通过鼠标和手机就能解决销售问题,实现从产品到变现的通道。

而在今天智能化的基础上,农业种植上的智能化应用也在逐步的完善和推广。而在以智能化为依托的基础上,预售模式似乎更能解决农民和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避免了每年都有成堆成堆的果蔬卖不出去而大量积压,最后只能贱卖或丢掉。因此预售模式才是为了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重点。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并不广,也可以说虽然家家都能上网冲浪,但这仅局限于看电视、听歌,在农业化的互联网互动上基本为零。

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前景虽然广阔,但想要在农村普及依然是一个难题,毕竟对互联网农业依赖的只是大城市的农民。但政府针对农村人的互联网化普及力度很大,而各大公司对互联网农村经济的宣传也进一步扩大,相信未来的农村经济一定会更加鲜活。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