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增加到235万亩,良种覆盖率提升到7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70%,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300亿元,全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全面应用。到2025年,种植规模发展到255万亩,良种覆盖率提升至80%,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种植和初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
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以不与粮争地为前提,引导中药材生产向“两带(太行山、燕山产业带)三区(坝上高原区、冀中平原区、冀南平原区)”转移。太行山、燕山产业带,大力推广山地中药材、林下中药材、粮药间作等模式,实施道地药材人工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栽培,打造全省面积最大的中药材道地产区。坝上高原区,大面积种植耐干旱、耐贫瘠、易机械化生产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冀中平原区,利用安国“千年药都”影响力,发挥北方最大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引领作用,巩固提升优势地位,培树全国标准化生产标杆,带动周边区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冀南平原区,依托专业交易市场,突出传统种植特色,调优单品品质,推广机械化采收。
突出重点品种,促进集聚发展。省级选择适种区域广的大品种,打造“一地供全国”大产业;市县选择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道地小品种,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强产业。省级重点抓连翘、酸枣仁、金银花和北苍术四大品种。市县因地制宜重点抓黄芩、柴胡、知母、黄芪、黄精、防风、丹参、苦杏仁、山楂、桑葚、蝉蜕、土元、蝎子等品种,推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建成道地药材精品示范园区,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建设繁育体系,源头控制品质。针对长期形成的中药材种源混杂、繁育无序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实施联合攻关,在品种保护、选育、推广、供应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整体提升良种繁育水平,为中药材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质量管控,确保优质优价。切实加强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监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着力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更好满足药企高品质原料需求,保证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培育壮大主体,提高组织程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生产经营体制,优化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药农收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初加工,扎牢利益联结纽带。
构建储运体系,实现节本增效。顺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推进中药材仓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仓储能力、流通效率和交易水平。打造高标准仓储基地,建设现代物流网络,发展专业交易市场。
培育“冀药”品牌,增强竞争实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新品牌发展思路,实施产品、区域、企业三位一体品牌发展战略,提升河北道地药材知名度和竞争力。打造一批知名产品品牌,提升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培树一批企业领军品牌。
深挖衍生功能,发展多种业态。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生的新需求,依托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加强综合开发,拓展多种功能,着力发展大健康、休闲旅游等产业。研发大健康产品,发展中药文化旅游,加快综合开发利用。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