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食品科技学院成立于2000年12月(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食品科学系),现有在职教职工90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1500余人。

学院设3个办公室,4个系(中心),6个研究中心(平台、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被河北省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为河北省食品学会挂靠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实验、办公用房建筑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近亿元。拥有校内外教学、科研、实践、实习基地近百家。


【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名,博导21名,硕导47名。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管专家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省教学名师1名,特聘教授1名。引进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9名,拥有10支科研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授权专项20余项,为区域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学科建设】学院1985年起招收本科生,1997年招收硕士生,2005年招收博士生,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被河北省列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现招收本科专业4个。


【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成绩突出。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留学生200余人。承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太行山特色果品浓缩果浆加工虚拟仿真实验”,省级教改项目3项;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施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拔尖创新型)”项目;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70余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41人次获国家奖学金,近百人次获省级表彰,近5年发表论文238篇(三方索引收录67篇)。截止2022年,共培养各层次人才10000余人。

【科学研究】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2200余件,总值近亿元。建有国家级研发分中心1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平台)2个;与企业共建省部级研究中心6个和实践基地20余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研究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72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励24项;出版科技著作10余部;近5年发表论文278篇(三大索引收录96篇),授权专利23项。

【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逐步拓展。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外学者42人次到校讲学;先后派出58人次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荷兰等国家访学与交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3项,承办国际学术会3次。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展“3+2”本硕连读项目;与日本筑波大学签订教师交流与研究生交换培养合作协议;与美国夏威夷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等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功引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院士团队,获批“中美、中日食品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中心”,实现了我校省级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零的突破。

【社会服务】长期坚持和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依托,研究领域从粮食、畜产和果蔬加工,拓展到海洋生物资源加工利用;发展空间从平原、山区,拓展到海洋;服务地域从立足河北、对接雄安、服务京津,到辐射全国;服务形式涵盖丰富;骨干教师分赴山东、江苏、福建、广西等地为产业发展献策;现有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7名,参与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10人,参与“三区”科技扶贫近百人次,帮扶地方企业200余家,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贡献突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