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国之大者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方向。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教师就应当主动构建和优化“成才成长师生共同体”,应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教育等纳入课程教学,确保每门课程都能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积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众所周知,法学被称为“正义”之学,其本身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塑型和完善,其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创新和专业素养的培育,更理所当然地涵盖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对国家、社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与塑造。
“知识产权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笔者在课程内容中结合与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有关的德育元素“触点”,通过对教学素材的设计和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做到“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扎实、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浓厚、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法律人才。
首先,通过进行爱校教育树立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豪,培育知识产权意识和兴趣。在讲授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的法律规定时,通过讲授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的校情,围绕本校的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例如,通过介绍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的植物新品种如小麦、苹果、“农大604”茄子、“冀星8号”辣椒、“中玉”黄瓜、“油绿3号”白菜、“保佳红”桃等植物新品种权,把学校老一辈科教人员秉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情系三农、甘于吃苦、永不气馁、追求卓越的做事风格和斗争精神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积极弘扬和践行“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三农的情怀和意识。
其次,通过问题交流设计,提升学生知识产权法学的专业认同,浓厚家国情怀。有这样一句话: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并热爱上自己的专业,并在毕业后仍继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第一堂课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面对法学专业学生,《知识产权法学》授课必须对第一堂课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从专业角度认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比如,课堂第一讲可以设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的回答常常迥异,譬如: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我是一个缺乏自律的人。当然,也有可能有学生回答:我是一个法律人。对于教知识产权法的教师来说,设立这个问题希望得到的答案则是:我是一个知识产权人。通过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认知自己的专业角色。
随后,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产权?学生基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很少会有全面准确的回答。这个时候,可对知识产权进行精要介绍,譬如:知识产权在诸多民事权利制度中最具科技含量、最多知识要素,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进一步可以通过较为详细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著作权发生在文化创作领域,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如以电影、游戏、玩具、主题公园等版权开发形式创造2000亿元产业经济的英国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专利权产生于技术应用领域,与科技创新、科技产业紧密相连,比如通信巨头华为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在将引发新科技革命的5G行业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商标权则运作于工商经营领域,涉及商品销售、市场贸易等问题,比如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通过以上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与教育的繁荣,从而对知识产权制度有一个感性认识,初步感受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
然后,可以提出第三个问题: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现状如何?此时,可用图表形式为学生展示自1982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取得的伟大成就。短短40年,经过几次修订,我国已基本构建了以《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基本法律为主导,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为主体,以司法解释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从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还有,通过专业知识点的案例选择,从国家定位、社会热点、学科知识、学生实际等现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助推学生成才成长的加速度。例如,在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和相关政策时,通过数据图表让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目前虽然是专利申请大国和商标申请大国,但远远不是专利强国,更不是品牌强国,距离我国提出的“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通过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心技术论”的一段讲话,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和民族社会责任感。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笔者将专利法课程内容与抗疫期间相关的具体案例相结合。第一次课上,结合时事向同学们介绍了专利法律制度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功能,指出“抗疫先锋,专利先行”。 “共同抗‘疫’需要加强科研攻关,而疫苗研制工作则离不开专利信息的支撑和专利制度的保障。相信不久后,我们便能够攻克难关,研发出战胜新冠病毒的‘终极武器’。”
在讲授专利法时,结合我国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发明创造和近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世界各国的国际专利申请,中国2019年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5.899万件专利申请,首次超过美国(5.784万件)跃升至第一位等权威数据,将我们国家实施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这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创新早已深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格,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荣誉感、自豪感。
在讲授商标法时,通过中兴、华为等优秀品牌走向世界舞台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将人生的理想抱负寓于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之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强调,商标注册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善良风俗,尤其对于抢注“雷神山”、“火神山”、“李文亮”等商标的行为,是违反知识产权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有此正确的是非观。
随着讲课的深入,在讲授进行知识产权对外转让时,引导学生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让学生明白,在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过程中,如果未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知识产权转让行为进行严格审查,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将带来重大负面影响。
通过讲授全国各地的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等,培育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贡献社会发展与安全的情怀。通过讲授我国面临的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对我国科技企业的制裁等,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我们在知识产权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必须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知识产权的治理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和案例选择的设计、运用,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课程教学就自然地培养着学生的家国担当、行业理想和社会抱负,教师的言传身教、内容讲解无疑地推进着学生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而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
再者,通过课程作业,加深学生的专业认同,实现学生的提档增速。例如,笔者精选视频《厉害了,我的国》《国之利器》《学习强国》等反映我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视频资料,作为课下作业,要求学生提交观后感。纪录片《国之利器》(共4集,每集25分钟)是全面反映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从政策、法律、经济、历史、社会等角度,专业解读了知识产权在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和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17个具体个案生动解析了知识产权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作用。通过影片观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义务,也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大学问。在新时代,践行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构建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的师生共同体,教师主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不断调整共同体的结构,优化共同体功能,在讲授知识点、串通内容链、密织专业网、融通师生情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知识产权的专业自信和自豪,浓厚了学生运用知识产权维护好总体国家安全、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好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成长了,教师也同样成长了。作为法学专业的教师,争当“大先生”,探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