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正文
发挥教师专业优势 涵养校园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0-05-14 22:08:36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近年来,学院依据专业特点,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课内、课外两手抓,充分发挥全院教师的专业优势,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养成,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增强实践育人效果,在营造校园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学院教师基本情况与特点

学院现有的43名教师,其中45岁以下的30人。接近70%的中青年教师决定了学院教师队伍培养任务重,同时也充满激情和活力。作为教学为主型学院,广大教师主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实现路径,对本科学生精力投入多,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也决定了广大教师对社会热点敏感性强、关注度高、思维活跃,在以理科专业和学生为规模优势的校园环境下,在校园人文精神培育和氛围营造中有着独特优势。一直以来,学院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主动组织、积极参加各类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助力学生成长、浓厚校园人文氛围、提升学校干部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二、广大教师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

年轻教师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专业素养、践行“太行山道路”实践育人理念等为目标,主动开展活动。法学系在读博士房建恩倡导并组织5名青年教师在学生中成立“青崖读书社”,针对本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不同书籍,倡导学生课外阅读,每月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

中文系王淑梅等4名年轻教师,改变过去从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选择优秀学生组队强化培训,参加河北省“人文知识竞赛”,以争取好的名次为目标的做法,从去年开始在全校组织开展“人文知识竞赛”,层层选拔组队参加省赛。通过“以赛促学”在全校学生中普及人文知识。去年参与学生覆盖全校40多个专业。

管理系董金秋以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河北区任务为契机,组织4名教师和20余名学生在暑期完成调查任务后,充分利用经师生艰辛努力而亲手得到的严谨、科学的调查数据,拆分为4个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数据分析、寻找内在规律,撰写调查报告。

三、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师生联谊活动

为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联系,学院设计组织了多种联谊活动,促使师生在联谊中实现无障碍交流。

学院组织开展的趣味运动会,所有教职工积极参与,通过师生结组、趣味对抗、同心协作中密切师生关系;在举办人文演说家活动中,每年邀请4名教师挑选学生组织4支代表队,历经2个月开展5轮对抗,指导教师在演讲主题确定、演讲词撰写、仪态仪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在校级辩论赛决赛前,组织5名教师与辩论队共同研讨辩论主题,与辩论队一起淡化名次追求,重点对辩论主题从法律、社会学、文化性等方面进行研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思考;选派6名老师为学院讲师团成员,分别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学生骨干授课,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精心准备,为各专业的学生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四、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涵养校园人文素养精神

学院教师有着强烈的愿望,在全校人文素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做出积极贡献。

每年12月份,由学校党委宣传部主办,我校承办的“宪法宣传月”活动中,法律系提供着专业上的支撑,组织参与模拟法庭公开活动、演讲展示、展板宣传和宣讲、“焦点时刻”法制专题等系列活动,在宣传宪法、普及法律知识和法制校园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名教师先后7次为“学校青年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校中层干部培训等授课,在公文写作、行政管理、依法治校等方面积极为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提供学科和智力支撑。

法学系13名教师以团队形式共同承担学校的法律顾问工作,仅一年为学校审查合同140余份、代理诉讼案件9件,在维护学校利益的工作中,充实和丰富了课堂讲授内容。

五、夯实工作基础,总结探索规律,明确发展方向

学院通过多次研讨,回顾广大教师在涵养校园人文精神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认真总结规律,坚持发挥广大教师的专业优势,夯实工作基础,明确发展方向。

坚持弘扬主旋律,紧紧把握时代主题,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教师引领学生成长,开展贴近青年梦想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子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继续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拓展第二课堂的领域,侧重学生的实践训练和行为养成;明确大学生教育培养的能力目标,以第二课堂建设支撑实践育人环境;强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由专业导师、常任导师(辅导员)组成的实践育人团队,促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营造校园文化精神,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立体化模式的共创机制。

仅一年来,学院50名教职工全部以各种方式参与学生第二课堂。其中参与师生联谊性活动200余人次、指导学生科技课外活动50余人次、参与全校性人文素养提升类活动60余人次。

关闭本页面
电话(TEL):+86-312-7528680
邮箱(Email):rwxy@hebau.edu.cn
邮编(Code Postal):071000
地址(Add):中国 · 保定市莲池区乐凯南大街2596号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西校区
冀ICP备05024133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52号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1-2020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