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312-7528725lxyb@hebau.edu.cn
F
申报材料FILING MATERIALS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
推 荐 单 位 : 河北省教育厅
学 校 名 称 :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中 心 名 称 : 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中 心 网 址 : http://tch.hebau.edu.cn/linzi/syzx/defult.html
中心联系电话: 0312-7528799
中心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 289号 071001
申 报 日 期 : 2009年 6月 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填写说明
1. 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填写。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2. “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3. 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 但在中心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目 录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1
1-1.中心建设发展的历程................................................1
1-2.中心主任.....................................................................3
1-3.中心成员简表.............................................................7
2.实验教学.........................................................................10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10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14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15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25
2-5.实验教材.....................................................................27
3.实验队伍.........................................................................28
3-1.实验队伍建设...........................................................28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29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30
4.体制与管理.......................................................................32
4-1.管理体制......................................................................32
4-2. 信息平台........................................................................33
4-3.运行机制.......................................................................33
5.设备与环境.......................................................................36
5-1.仪器设备配置情况.......................................................36
5-2.维护与运行..................................................................36
5-3.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37
6.特色.....................................................................................39
7.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40
7-1.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40
7-2.辐射作用.........................................................................42
8.自我评价及发展规划.........................................................44
8-1.自我评价.........................................................................44
8-2.实验教学中心今后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45
9.各部门意见...........................................................................47
附录:
附表1:近年来中心教师获得教学成果奖...........................48
附表2:近年来中心教师承担的教研项目情况...................59
附表3:中心教师发表教研论文情况......................................50
附表4:近年来中心教师出版的教材、著作情况.................511
附表5:审定品种发明专利(发明专利)..............................53
附表6:中心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情况.......................................54
附表7:中心教师发表主要论文情况.........................................56
附表8:近年来中心教师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情况......63
附表9: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仪器设备清单..........................75
1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
名 称 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农林工程类
隶属部门/管
理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成立时间 1999年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始建于1999年,是一个由林木和
果树栽培、育种、经营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学科群构建的,承担环境生态建设与保护,
林、 果生产经营实验教学任务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2008年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采取有效措施,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不断深化实践教学
改革、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主动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林果生态工程的特点,本着
“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宗旨,确立了 “一个中心、两
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依据
人才培养要求设置模块,按照实验项目性质划分层次的科学的、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掌握林果生态工程各个环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依托学科优势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产、学、研紧密
结合, 服务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
依据强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森林培育学国家林业局
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河北省重点学科、果树学国家农业部重点学科、果树学河北省重
点学科、林学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园艺学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
点、果树学博士点、森林培育博士点以及林学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园艺学国家第二类
特色专业、园艺学专业课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森林昆虫学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和河北
省林学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强大学科为本中心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国家北方
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园艺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枣研究中心,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
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北省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研究机构为中心搭
建了实践教学平台。
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实现中心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中心形成了一支教学经
验丰富、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为中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其
中院士后备人才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 人、全国先进工作者 1 人、“国家百千万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 1 人、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 1 人、霍英东教育基金
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 1 人、科技部“科技扶贫标兵”1 人、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 1 人、
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4人、河北省山区开发先
进个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中青年骨
2 干教师 11 人次、农业部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1 人、农业部现代苹果产业
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1人、农业部现代梨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主任、岗位科学家1
人。
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心始终把提高
本科教育水平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教学、科研、生产
相结合,将学科建设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树木
基因工程研究方面,获得了转基因741杨商品化证书,已在适生区推广应用,该项成果
获得了 2004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参与该项研究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
等奖。特别是本中心通过长期开展山区小流域治理生态工程方面的研究,集成组装了太
行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标准化基础技术体系, 建成了水保工程与林果工程一体化的不同类
型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在国内多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获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的邢台市前南峪村就是一个典型代
表,形成了典型的农、林、牧、水相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系
统, 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样板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观光
区,并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打造了一批特色品牌
果品,如天户峪的“昊源”牌苹果曾荣获世博会金奖、第十一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果王”
称号、 河北省名牌产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等多种奖励。 岗底村“富岗”牌苹果、
“绿岭”牌薄皮核桃获 2007 年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在经济林栽培理论研究方
面,丰富和发展了经济林灾害防治理论,填补了主要经济林树种菌根理论和技术研究的
空白,出版相关著作、教材 10 余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直接把科研成果转
化为理论教学。
近年来,中心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
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
课程 1 门。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 9 项、校级教研项目 8 项,发表教研论文 21 篇,出版
教材(著作)55部。近 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个,审定林果新品种16个。主持省
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9项,经费总额4864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
三大索引(SCI、EI、ISTP)论文 21 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2 项,其中国家技
术发明二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河北省科技进步、 山区创业一等奖2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 河北省科技进步、 自然科学、
山区创业三等奖17项。
3 姓 名 申书兴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6 民族 汉族
专业技术
职 务 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邮 编 071001
电子邮箱 shensx@hebau.edu.cn 联系电话 0312-7521286
主要
职责 1. 主持制定中心建设规划与年度发展计划。组织落实并检查实施情况(包括
年度经费预算、投入重点及管理);
2. 负责组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深化;
3. 负责组织中心规章制度建设;
4. 负责组织实践教学高效运行机制;
5. 负责组织中心人员的编制计划、岗位责任制、实验室负责人、实验教师的
考核、评聘工作;
6. 负责组织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提高实验室建设
及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中
心
主
任
教学
科研
主要
经历 开设园艺本科生主干课程园艺植物育种学、蔬菜学研究进展,研究生高级蔬
菜育种学、生物技术与蔬菜品种改良、蔬菜种子生产原理及技术等理论课程和实
验课程,主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发表
教学研究论文 5 篇。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 5 年指导
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 30 余人。现指导博士生 4 人,硕士生 14 人。已完成省部级
科研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
项、河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课题 1 项,其它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加国家科技
支撑计划项目1项。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选育蔬菜新
品种8个。
现兼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
究会理事、河北省蔬菜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七届学科组成员、河北省蔬菜专家顾问组组长、河北省科
技厅蔬菜项目首席专家、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为河北省高等学
校教学名师(2007)、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007)、河北省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2004年获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称号、2000
4 年获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997 年获河北省优秀教
师称号。
教学
科研
主要
成果 主持编写了《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等教材。获得
省、部级科研与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
80余篇。
教研项目:地方农林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育部, 2005);《园
艺植物育种学》 国家精品课程 (教育部, 2005);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园艺专业 (教
育部, 2005);农学类专业“三位一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
2005);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河北省教育厅,
2006);农林高校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06);农学教育创新高地(河北省教育厅,
2007);园艺学专业课教学团队(河北省教育厅, 2007)农林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模
式的研究与实践(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7) 。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白菜—结球甘蓝异附加系的合成及细胞分子
遗传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茄果类蔬菜作物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
示范”,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茄子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机理的研究”,省重大科
技攻关“蔬菜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河北省教育厅“氮高效利用茄子种质资
源鉴定、新品种选育及氮高效生理机制研究”。
奖励与成果:
四倍体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和系列品种选育,2008,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优质专用型辣椒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2004,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教学内涵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2009, 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分制及集成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008, 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延伸拓宽太行山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04, 河北省教学成
果二等奖
《园艺植物育种学》, 2005, 国家级精品课程
代表性论文、著作: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flowering time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multiple
populations ofBrassica rapa,2007,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SCI)
5 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的FISH定位,2007,中国农业
科学
芸薹属作物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应用研究进展,2008,中国农业科学
利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初级三体的研究,2006,园艺学报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2007,园艺学报
大白菜随体染色体的附加和减少对种株光合特性的影响,2007,园艺学报
《植物组织培养》,2007,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白菜初级三体的配子形成及传递率研究,2008,园艺学报
农林高校“三能两有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03,高等农业教育
“3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2005,高等农业教育
关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及创作的几点思考,2006,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对农林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2007,中国校外教育
6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
数 平均
年龄
人数 33 22 13 3 37 15 14 5
专职
人员
占总人
数比例 46.5% 31.0% 18.3% 4.2% 52.1% 21.1% 19.7% 7.0% 71 42.9
实 验
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
教学
简况 69 273 12 5235 46.3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 (m 2 ) 设备台件数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完好率
环境
条件 5440 1425 1830.76 99%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主编 参编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教材
建设 2 1 13
近五年
经费投
入数额
来源主
要投向 经费来源:近 5 年来,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共获经费 2253 万元,其中学校
教学(实验)经费 853 万元,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建设经费 1000 万元,河北省重点
学科建设经费400万元。
主要投向: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费 1078 万元;新建实验室购置实验台、仪器厨、标
本柜等165万元;校内教学基地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费490万元;实验教学运行费(包
括仪器维修和实验材料费)410万元;实验教师培训及对外交流费80万元。
近五年
中心人
员教学
科研主
要成果 教学方面:中心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校级
教学成果奖4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本
中心教师目前主持主持省部级教研项目9项、 校级教研项目8项,; 发表教研论文21篇,
出版教材(著作)55部;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科研方面:近年来,中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6 个,审定林果新品种 16 个。主持省
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19项,经费总额4864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
三大索引(SCI、EI、ISTP)论文 21 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2 项,其中国家技
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山区创业一等奖2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河北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
山区创业三等奖17项。
(详细情况见附表)
7 中心成员简表
序
号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学位 中心
职务 职 称 所属二级学
科 中心工
作年
限 中心工
作职责 是否
专职
1 申书兴 男 1964-09 博士 主任 教授 蔬菜学 5 全面负责中心管理
兼教师 否
2 李玉灵 女 1962-04 博士 副主任 教授 生态学 4 日常管理兼教师 否
3 孙建设 男 1957-07 博士 副主任 教授 果树学 3 日常管理兼教师 否
4 李继泉 男 1969-08 博士 副教授 林业基础 9 日常管理兼教师 否
5 黄大庄 男 1963-08 博士 教授 森林保护 9 森林昆虫实验教师 否
6 王志刚 男 1956-10 博士 教授 森林保护 3 森林昆虫实验教师 否
7 徐学华 男 1976-03 硕士 讲师 生态学 5 生态学实验教师 否
8 安连荣 女 1963-03 学士 高级实验师 林木育种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9 王 颖 女 1965-09 学士 高级实验师 林业基础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0 贾旭光 女 1955-02 实验师 森林培育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1 秦淑英 女 1961-11 学士 高级实验师 生态学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2 纪慧芳 女 1963-10 实验师 森林保护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3 苏筱雨 女 1981-05 硕士 助理实验室 森林保护 2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4 黄秋娴 女 1981-06 硕士 助理实验师 森林保护 2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5 许中旗 男 1971-10 博士 副教授 生态学 9 生态学实验教师 否
16 李永宁 男 1970-11 博士 副教授 森林经理 9 测量学实验教师 否
17 谷建才 男 1963-09 博士 教授 森林经理 9 3S技术实验教师 否
18 张金柱 男 1962-09 博士 教授 水土保持 9 水土保持实验教师 否
19 黄选瑞 男 1962-08 博士 教授 森林经理 9 森林经营教师 否
20 屈宇 男 1960-09 硕士 副教授 生态学 9 景观生态实验教师 否
21 杨俊霞 女 1951-08 学士 教授 林业基础 9 生物统计实验教师 否
22 陈东来 男 1956-12 硕士 教授 森林经理 9 测树学实验教师 否
23 朱梅玲 女 1956-10 学士 副教授 林业基础 9 生物统计实验教师 否
24 周国娜 女 1976-11 硕士 讲师 生态学 5 森林生态实验教师 否
25 毕拥国 男 1977-06 硕士 讲师 生态学 4 动物生态实验教师 否
8 26 杨新兵 男 1978-06 博士 讲师 水土保持 2 水土保持实验教师 否
27 崔建州 男 1965-01 硕士 副教授 森林保护 9 林木化学实验教师 否
28 李会平 女 1975-09 博士 讲师 森林保护 7 林木病理实验教师 否
29 冉隆贤 男 1963-05 博士 教授 森林保护 4 林木病理实验教师 否
30 刘军侠 女 1969-12 博士 教授 森林保护 9 森林昆虫实验教师 否
31 甄志先 女 1971-09 硕士 讲师 森林保护 9 林木病理实验教师 否
32 张爽 女 1976-11 博士 副教授 森林保护 3 森林昆虫实验教师 否
33 张玉珍 女 1961-09 学士 副教授 森林培育 9 森林培育实验教师 否
34 杨晋宇 女 1977-11 博士 副教授 森林保护 2 森林昆虫实验教师 否
35 魏新燕 女 1976-12 硕士 讲师 森林保护 5 微生物实验教师 否
36 赵嘉平 男 1970-11 博士 副教授 森林保护 1 林木病理实验教师 否
37 杨敏生 男 1962-08 博士 教授 林木育种 9 林木育种实验教师 否
38 李保国 男 1958-02 博士 教授 森林培育 9 经济林实验教师 否
39 王进茂 男 1969-08 硕士 副教授 林木育种 9 生理生化实验教师 否
40 郭宝林 男 1952-10 士 教授 森林培育 9 经济林实验教师 否
41 齐国辉 女 1969-03 博士 教授 森林培育 9 经济林实验教师 否
42 杜克久 男 1965-03 博士 教授 林木育种 9 林木育种实验教师 否
43 牟洪香 女 1976-08 博士 讲师 森林培育 2 森林培育实验教师 否
44 梁海永 男 1973-01 学士 副教授 林木育种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45 周怀军 男 1949-10 学士 教授 林木育种 9 林木育种实验教师 否
46 陆贵巧 女 1963-10 博士 教授 森林培育 9 种苗实验教师 否
47 王玖瑞 男 1972-05 博士 副教授 林业基础 9 生理生化实验教师 否
48 王桂霞 女 1964-01 学士 副教授 林业基础 9 药用植物实验教师 否
49 马长明 男 1980-03 博士 讲师 森林培育 1 森林培育实验教师 否
50 郭素萍 女 1957-11 学士 正高工 森林培育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51 寇建良 男 1967-09 学士 实验师 森林培育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52 杨建民 男 1962-10 博士 教授 森林培育 9 森林培育实验教师 否
53 李 明 男 1961-03 学士 教授 微生物 9 微生物学实验教师 否
54 杜国强 男 1966-4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55 刘孟军 男 1965-4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9 56 徐继忠 男 1964-3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57 张玉星 男 1961-4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58 彭建营 男 1965-9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59 张 钢 男 1959-12 博士 教授 花卉与景观园
艺学 9 花卉与景观园艺学
实验教师 否
60 张建光 男 1957-03 博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61 杨利平 男 1962-02 博士 教授 花卉与景观园
艺学 9 花卉与景观园艺学
实验教师 否
62 张广华 男 1964-05 博士 教授 园艺学 9 园艺学实验教师 否
63 王国英 女 1966-04 硕士 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64 毛永民 男 1963-09 硕士 研究员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65 高 仪 女 1965-06 学士 副教授 果树学 9 果树学实验教师 否
66 顾爱侠 女 1980-02 博士 实验师 实验中心 3 管理、实验准备 是
67 李 莉 女 1982-03 硕士 助理实验师 实验中心 5 管理、实验准备 是
68 王 梅 女 1972-04 硕士 高级实验师 实验中心 8 管理、实验准备 是
69 刘玉芳 女 1956-08 本科 高级实验师 实验中心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70 王惠英 女 1960-06 本科 高级实验师 实验中心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71 黄瑞虹 女 1956-09 大专 高级实验师 实验中心 9 管理、实验准备 是
10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
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一、学校实验教学理念及相关政策
学校历来对实践教学十分重视, 始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教学工作的出发
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了“强调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突出创新”的实验教学
理念,立足于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突出学科特色,实现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
协调发展。
为适应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要求以及新世纪农林业生产对学生知识、 能力和素质
培养的新要求,学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大胆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形成了构建3个支柱、浓缩1个内核、强化1个环节的“311”人才培养模式,即:
以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础知识支柱, 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等技能
类课程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本技能支柱,开设思想政治类、人文素质类、创新和创业类课
程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构建人才成长的综合素质
支柱;通过对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整合,浓缩1 个专业内核;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1个实践环节(图1) 。在“311”人才培养模式中,突出强调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图 1. “311”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课
和专业基础
课教学,构
建人才成长
的基础知识
支柱
开设思想政
治类及各类
选修课,构
建人才成长
的综合素质
支柱
加强外语和
信息技术技
能类教学,
构建人才成
长的基本技
能支柱
对专业课进行整
合,压缩专业课
时,只讲授专业
核心内容,通过
开设专业选修课
来拓宽专业面
建立完善的实践
教学体系,通过
实践教学环节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
浓缩一个专业内核
强化一个实践环节
加强基础课
和专业基础
课教学,构
建人才成长
的基础知识
支柱
开设思想政
治类及各类
选修课,构
建人才成长
的综合素质
支柱
加强外语和
信息技术技
能类教学,
构建人才成
长的基本技
能支柱
对专业课进行整
合,压缩专业课
时,只讲授专业
核心内容,通过
开设专业选修课
来拓宽专业面
建立完善的实践
教学体系,通过
实践教学环节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
浓缩一个专业内核
强化一个实践环节
11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相关文件,
如:《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十一五”实验室建设规划》、《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河
北农业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关于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的意见》、《河
北农业大学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工作职责》、《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关于进一步规范创新实验室建设
管理的规定》、《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课程质量建设工程》
等。多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改革,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人员职称评聘、外出培训、教学质量奖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调动了专职实验人员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林果生态工程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林木产品、果
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林果生态工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它需要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特殊专业技能的高
级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此,中心根据林果生态工程学科的特点,本着“立足河北、面向全国、
服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 的宗旨,以加强和建设系统的实验教学来实现“厚基础、高
素质、强能力、掌握林果生态工程各个环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培
养、锻造一支技术过硬的科研队伍,实现教学相长,带动全校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建设,引
领“现代林果生态工程”的发展。到 “十一五”末,力争将中心建设成为标准高、效率优、人
才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林果生态工程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在学校 “311”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林果生态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一个中心、两
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图2)。
“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 “两个循环”包括基本技能操
作训练和毕业(生产)综合实习; “三个层次”是基础实践层次(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
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等)
和综合运用层次(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服务等); “四种形式”是指教学
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
12 图 2 “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示意图
中心将从应用型、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理顺教学思路,
整合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
学生考核体系,不断深化和探索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手段的更新,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和
实验教材建设,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改善实验环境,提高
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开放度。
四、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逐步对林果生态工程类实验教学体系和教
学内容进行大幅改革,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实验内容的属性划分层
次,根据学生专业设置教学模块,以保证各专业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与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和科学性。将原有遗传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果树栽培学、植物生理生态和林业生物技术等
所开出的相关实验进行综合、 重组, 打破内容间的分散性和重复性, 使不同实验间紧密衔接,
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增加操作技能训练和设计创新性实验的内容。另外,根据
不同专业需要,对同一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使之与专业特点相适应。按照“一个中
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改革思路,根据专业特点优化实验项目、划分实验
层次,构建起“基础型、综合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型实践教学
体系。
1.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注重能力培养。按照林果生态工程对实践动手能力的特殊需要,加
大了实践教学比重,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毕业要求完成的 150~160 个学分中,实
验课学分占 25~30 个学分,集中实践环节(毕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等)占 20~25
个学分,整个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35%。
实践动
手能力,创新
精神
毕业(生产)
综合实习
基本技能
操作训练
综合运用
能力层次
专业实践
能力层次
基础实践
能力层次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综合实践
教学实践
13 改革实习制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的平稳过渡。采取的主
要措施包括延伸实习时间和空间、实行导师制、毕业论文依托科研基地和科研课题等;为保
证学生毕业论文能够在林果的完整生育周期内进行, 将毕业实习的开始时间从原来的第八学
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到生产单位实习。这不仅延长了毕业实习的时间(12个月) ,
同时还实现了学生在毕业前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的平稳过渡,缩短了学生就业的后熟期。
针对林学、生态学、森保和果树学专业的特点,从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参观实验室和综合展
览,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二、三年级同学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理论知
识获得对专业的理性认识,通过到林场、果园、苗圃、自然保护区、观测站、施工现场等地
进行课程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此外,在专业导师
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强化动手能力;四年级通过生产实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就业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林果生态工程学科的交叉点不仅体现在植物学、土壤学、营养学、果树学、树木学、细
胞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还包括树木和果树品种的遗传改良、栽培、病虫害防治、资源管
理、经营、生态学和水土保持等应用学科。因此,中心对基础实验原来分散于林学、园艺等
相关应用学科的弊端进行了科学论证,整合和重组原来与树木、林果相关的基础学科和实验
内容,打破不同课程间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分散性,将依附于不同理论课程的实验课程独
立出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如将林木种苗和经济林种苗的实验部分进行整合,形成林果栽培
的种苗实验; 把林木保护、 经济林木保护和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化学保护的实验部分独立出来,
形成新的木本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既优化了资源,减少了重复,又节约了教学成本、形成
了特色。同时,根据林果生态工程学科的特点,将原来部分室内实验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现
场教学,例如,苗圃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设计由原来的纸上规划改成现场勘察、设计,增
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改革思路,适当
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内容的比例,构建起基础实验(培养基本操作能
力)、综合提高型实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培养创新能力)相互穿插、
渗透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内容详见表2。
3. 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实验教材建设,坚持以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把学科建设的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
利用中心建设经费、教师科研经费、学科建设经费和重点实验室(中心、试验站)建设
经费以及大学生创新课题经费,加强中心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中心一直注重实验队伍
的建设,在专业教师中选拔、培养或聘请一批学科、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充实实验队伍,
鼓励实验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做法,邀请国内外知
名学者到中心讲学、作报告,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到实习基地工作,鼓
14 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等措施,提高中心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学校拿出专项资金
支持自编实验教材的出版。近五年投入中心的 2253 万元建设经费中,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费
1078 万元;实验室增添实验台、仪器厨、标本柜等 165 万元;校内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费
490 万元;实验教学运行费(包括仪器维修和实验材料费)410 万元;实验教师培训及对外
交流费80万元。
中心建设始终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为依托,以改革为核心,走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
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生产实践为一体;在本科人
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校院两级实践实习基地,及时将国家和省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中心组成科研队伍对河北省邢台市前南峪村的小
流域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 大力发展林果业,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前南峪村形成了农、
林、 牧、 水相协调的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和多功能的生态防护系统, 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并荣获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这种治理
模式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农业建设示范样板,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成为理论教学的一个
典型范例,并作为林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果树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和
科研基地,自2005年来,每年约有600人次本科生到该村进行课程实习和生产实践。
4. 管理体制改革与实验室开放
(1)在中心的管理方面:打破实验教学在人员、仪器设备方面的条块分割局面,加强
校、院二级管理力度和协调机制,采取“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仪器设备统一调配,教学任
务统一下达,实验室房屋统一安排,实验人员统一管理,实验经费统一使用);聘请有经验
的教授担任课程组负责人,负责把握课程组内各实验课程的发展方向、内容增删、教材选用
或编写、以及实验教学大纲的审定,并对实验仪器及设备的购置和改进提出建议和论证;加
强实验中心的环境建设和强化环境意识。
(2)在实验室开放方面:鼓励大学生带课题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可以无
偿使用中心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而且通过公布“中心”的仪器和实验内容,积极为社会提供
相关服务。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中心”现承担林学、生态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草业科学、园艺学、资源环
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等 12 个本科专业的实验课程,2008 年授课人数达 5408 人、教学总工作量达 47.5
万人时。
15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一、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各个实验的整合、衔接、优化,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创
新能力)
根据 “一个中心、两个循环、三个层次、四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
体系建立在由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构建的支撑平台上, 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呼应、 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要能为生产服务,生产反之可充实教学,二者以科研为纽带紧密联结。实验项目的
整体构成讲求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业务
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协调发展。在教学内容上留下可延伸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延
伸到课后及走出校门后的可持续性学习。
中心按照实验项目任务属性,划分层次,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践三级实
验教学体系的框架(详见图 3) 。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培养
科学严谨的学风;专业实验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和理论
联系实际的应变能力;综合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级实验教学体系的主干实验课程见表1。
图 3 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示意图
综合实践
基础实验
专业实验
林果生态工程
人才培养
树木学
测量与遥感
营养学
森林生态学
水土保持学
育种学
种苗学
病虫害防治
森林资源管理
生态规划设计
林业生态工程学
栽培学
遗传学
16 “中心”以学校建立的各个教学实习基地为依托,以相关课程为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将实
验教学由室内延伸到室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中
心建立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塞罕坝机械林场、前南峪等23个教学实习基地。
表 1 三级实验教学主干课程体系组成
实践环节 实验项目数 面向专业
营养学 5
树木学 8
林业生物技术 3
植物生理生态 9
遗传学 8
测量与遥感 10
森林生态学 36
水土保持学 4
基础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 4
育种学 14
种苗与栽培 34
果树资源保护与利用 7
林果病虫害防治 99
森林资源管理 4
科技摄影与显微技术 17
森林培育学 7
生态规划设计 3
专业实验
林业生态工程 5
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
社会服务
综合实践
就业实践 林学、生态学、园林、森林资源
保护与游憩、草业科学、园艺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农村
区域发展、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动植物检疫、农业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
二、开设实验课程
实验中心开出的实验项目分三种类型,即基础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
验(具体实验项目详见表 2) 。根据年级的不同、实验课程的不同,对每个类型的实验提出
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分级分层、循序渐进和交叉、渗透,从基础到
综合,再到设计与创新的教学规律。
1. 基础型实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基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启迪学生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让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包括经典实验方
法和现代实验技术, 熟悉常规仪器的使用。 正确地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绘制图表。 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17 2. 综合提高型实验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围绕某一研究领域或方向设计、组织实验内容,将科学的研究思维方法和研
究方法融于实验教学内容中,注意传统实验方法与现代实验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综合运用,引
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引导学生创新。
3. 研究创新型实验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知识更
新、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 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各课程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 根据所学专业特长,
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这些具有探索性的实验需要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经
过资料查询、方案论证、研究实施、分析总结等过程,在开放式的综合实验平台上完成实验
项目。
中心现面向全校12个本科专业5408名学生(2008年) ,开设273个项目中(其中基础
型197个,占72.2%;综合提高型59个,占21.6%;研究创新型17个,占6.2%,中心年实
验人时数近47.5万;每年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7.0万左右。
另外,实验中心实行开放管理,支持大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2 年以来,在
中心的支持下,本科生从事科技活动获省级以上各类成果奖 33 项,其中全国“挑战杯”大学
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河北省“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 4项。同时,
中心每年接受 1000 多名本科生进行毕业实习,130 多名研究生开展毕业论文研究,以及部
分教师完成科研项目, 接受500余人次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实习、 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工作。
表 2 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开出的实验项目
1、基础实验
实验
内容 实验
个数 实验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类型
1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2 基础型
2 植株和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 基础型
3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 基础型
4 果园田间施肥 2 基础型
营养学 5
5 胺态氮肥含氮量测定 2 基础型
6 春天开花植物观察 2 基础型
7 金缕梅亚纲和杨柳科树种观察 2 基础型
8 裸子植物观察 2 基础型
9 蔷薇科和豆目三科树种观察 2 基础型
10 树木冬态识别 2 基础型
树木学 8
11 五桠果亚纲、菊亚纲和其他树种观察 2 基础型
18 12 杨柳科树种以及榆花解剖构造 2 基础型
13 工具书使用 2 综合提高型
14 CTAB法提取DNA 4 基础型
15 RNA的提取 4 基础型
林业生物技术 3
16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与紫外检测 4 综合提高型
17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18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4 综合提高型
19 印三酮显色测氨基酸总量 4 综合提高型
20 植物组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21 植物组织中Vc含量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22 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23 植物组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24 逆境对植物细胞透性的影响 4 综合提高型
植物生理生态 9
25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观察及定量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26 染色体倍性观察 2 基础型
27 染色体组型分析 2 基础型
28 遗传规律的验证 2 基础型
29 植物减数分裂观察 2 基础型
30 有丝分裂 2 基础型
31 减数分裂 2 基础型
32 分离规律的验证 2 基础型
遗传学 8
33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2 基础型
34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2 基础型
35 地形图及应用 2 基础型
36 钢尺量距与罗盘仪导线测量 2 基础型
37 经纬仪导线测量 2 基础型
38 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2 基础型
39 罗盘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基础型
40 普通水准仪测量 2 基础型
41 手持GPS的认识及应用 2 基础型
42 竖直角观测与竖盘指标差的检校 2 基础型
遥感与测量 10
43 水准仪认识和使用 2 基础型
44 群落垂直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绘制 2 基础型
45 群落生物量的测定 4 基础型
46 群落数量特征的计算 2 基础型
47 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样方法 2 基础型
48 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 2 基础型
49 叶面积指数与光照度的关系 2 基础型
50 植物群落的削光特性 2 基础型
51 干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 研究创新型
52 压力室法测植物叶片水势 4 基础型
53 植物光合速率的测定 4 基础型
生态学 36
54 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 4 综合提高型
19 55 化感对植物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 研究创新型
56 盐协迫对植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 研究创新型
57 盐协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综合提高型
58 盐协迫后对植物外部形态指标及过氧化物酶含
量的影响 4 综合提高型
59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2 研究创新型
60 土壤侵蚀类型识别 6 基础型
6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识别 6 基础型
62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识别 6 基础型
63 水土流失综合调查 6 研究创新型
64 材积表编制方法 4 基础型
65 材料的分组与整理 2 基础型
66 测树仪器的构造、功能与操作 2 基础型
67 测树仪器使用 2 基础型
68 伐倒木材积测定 4 基础型
69 角规测树 2 基础型
70 立木材积的测定 2 基础型
71 林木蓄积量测定 4 基础型
72 树干解析 6 基础型
73 树高曲线及基本测树因子平均值的测算 2 基础型
74 随手绘制曲线 2 基础型
75 未来直径分布的预估 2 基础型
76 胸径生长量表的编制 2 基础型
77 蓄积量的测定 4 基础型
78 蓄积生长量的测定 4 基础型
79 资料的分组整理 2 基础型
80 连续性资料的统计假设测验 2 综合提高型
81 卡方测验 2 综合提高型
82 方差分析 2 综合提高型
试验数据处理 4
83 相关与回归分析 2 综合提高型
2、专业实验
1 花粉形态及发芽力观察 2 基础型
2 超级苗的选择 2 基础型
3 花粉生命力的测定 2 基础型
4 木材纤维性状的测定 2 基础型
5 随机引物扩增 4 研究创新型
6 扩增结果检测与分析 4 综合提高型
7 培养基的制备 2 基础型
8 试管苗继代增殖与生根培养 2 综合提高型
9 试管苗驯化移栽 2 综合提高型
育种学 14
10 组培室的构造及常用仪器设备 2 综合提高型
20 11 组织培养大实验 18 综合提高型
12 引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 研究创新型
13 苹果品种果实性状描述与识别 2 综合提高型
14 树木有性杂交育种 10 综合提高型
15 果实结构与构造观察 2 基础型
16 果树枝芽特性观察 2 基础型
17 果树花芽分化观察 2 基础型
18 抽样和净度千粒重测定 2 基础型
19 种子生活力测定 2 基础型
20 绿化苗的嫁接 2 综合提高型
21 绿化苗木的嫩枝扦插 2 综合提高型
22 嫩枝扦插苗调查 2 综合提高型
23 花芽分化观察 2 基础型
24 物候期观察 2 基础型
25 经济林种子的播种 2 综合提高型
26 苗圃整地和作床 2 综合提高型
27 种子发芽测定 4 基础型
28 种子含水量和千粒重测定 4 基础型
29 种子识别和解剖观察 4 基础型
30 种子优良度测定 4 基础型
31 果树播种与田间管理 4 基础型
32 果树扦插苗培育 2 基础型
33 果树的压条繁殖 2 基础型
34 果树花形态观察及花粉采集 2 综合提高型
35 果树疏花 2 基础型
36 果树疏果和套袋 4 基础型
37 果树的夏季修剪 6 基础型
38 果实采收 2 基础型
39 苹果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0 桃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1 杏、李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2 葡萄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3 柿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4 枣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5 梨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6 核桃生长结果习性观察 2 基础型
47 生长调节剂的配制与应用 2 基础型
种苗与栽培学 34
48 果品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2 研究创新型
49 果树资源的识别与分类 2 基础型
50 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2 基础型
51 果树资源遗传多样性观察 2 研究创新型
52 梨果实性状描述及鉴定 2 基础型
果树资源保护与利用 7
53 果树资源抗性评价 2 基础型
21 54 野生果树资源调查 2 研究创新型
55 果树资源的保存方法 2 基础型
56 豆科牧草害虫 2 基础型
57 禾本科牧草与草原害虫 2 基础型
58 饲料作物害虫 2 基础型
59 常见农药剂型与质量评价 2 研究创新型
60 半知菌垭门真菌的形态观察 2 基础型
61 其他植物病原菌形态观察 2 基础型
62 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2 基础型
63 植物病原细菌形态观察 2 基础型
64 子囊菌亚门的形态观察 2 基础型
65 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及类型 2 基础型
66 昆虫生物学特性 4 基础型
67 昆虫体躯、头部的基本构造 2 基础型
68 林木种实及苗木病害观察 2 基础型
69 昆虫胸部和腹部的基本构造 2 基础型
70 林木果树枝干病害观察 4 基础型
71 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观察 2 基础型
72 林木枝干部病害观察 2 基础型
73 林木枝干和根部病害和立木腐朽病害观察 2 基础型
74 地下害虫 2 基础型
75 顶芽和枝梢害虫 2 基础型
76 果实害虫 2 基础型
77 昆虫的内部器官及生物学 2 基础型
78 昆虫分类 4 基础型
79 昆虫识别 2 基础型
80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2 基础型
81 叶部害虫 4 基础型
82 枝干害虫 2 基础型
83 波尔多液的配制和质量检测 2 基础型
84 磷化锌缓释毒签的制作 2 基础型
85 硫磺悬浮剂制作及质量检查 1 基础型
86 杀虫剂毒力测定 2 基础型
87 石硫合剂的配制和质量检测 2 基础型
88 烟剂的制作及质量评价 2 基础型
89 除草剂毒力测定 2 综合提高型
90 杀菌剂毒力测定 2 综合提高型
91 癌肿病的观察 2 基础型
92 天敌昆虫 4 基础型
93 检疫昆虫 2 基础型
94 松疱锈病的观察 2 基础型
95 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检疫 2 基础型
林果病虫害防治 99
96 真菌病害检疫观察
Copyright ©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林果生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Phone:0312-7528725 Email:lxyb@heb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