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搜索结果
【每周之星2022-19】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记理工系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苏伟
来源:理工系 发布日期:2022/12/23 点击量:

——记理工系苏伟老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奋斗历程

题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理工系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走出去,引进来,引进培育相结合”是理工系师资队伍建设的总方针,2017年至今累计引进博士27名,而学院自主培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老师累计6人,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自主培养人才人数之所以少是因为要兼顾教学任务,指标有限。而攻读博士学位至少要四年,因此如何实现人员的高效轮替是关键。换言之,攻读博士学位的老师要尽最大努力按时毕业,这背后需要付出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但是苏伟做到了,他即将成为理工系完成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人。本期【每周之星】带你走进苏伟的奋斗人生。

仰望星空,回想过往,境遇出奇相似,又截然不同。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2013年入职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工作在渤海校区。作为一名从未离开过学校的求学者,一路走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新教师的懵懂新奇逐渐褪去,如何自我提升,再上新高度日益成为了我的忧虑。这也成为了我走上求学之路的源动力。


一、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谋教书育人;作为一名专业负责人,需要谋专业发展。从2013年入职开始,水利水电专业的亲老师成了我的代名词。刚开始,每天忙碌于备课、上课,虽然课多,但很坦然。随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任课教师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个人角度讲,学生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从专业的角度讲,在高校人才发展大趋势下,重构教师队伍梯队,急需高水平人才。因此,学校从2016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外出深造。我就是从这时候有了读博深造的想法。

2017年的11月5日,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还清晰记得,这一天我刚上完《水力学》,我接到了在职教师报名读博的通知,本该高兴的我在当时却犹豫了。机会我是想要的,但是担心自己抓不住,因为没有好好准备。这时,学院领导给了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机会往往与困难并存,要想胜利,唯有勇往直前。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我下定决心报考。

我非常幸运,在11月6日与导师面谈后就确定下来可以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我报考的单位是中国水科院,入学考试包括数学、英语、专业课,留给我复习的时间非常紧张。除去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最后留给复习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时间虽然紧张,却能让我更加专注于学习,效率非常高。考试结果也证明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的考试成绩在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所排名第二(233分,满分300分),顺利金榜题名。


二、全力以赴,进京求学

2018年7月到8月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是博士入学前最放松的一段时光。在这期间我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被评为了“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优秀教师”,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水利类教学大赛特等奖,参与组织了在校区举办的河北省力学竞赛团体赛。校区举办的比赛结束,暑假接近尾声,博士入学临近,我正式进入到了求学阶段。

“北京,我来了!”带着激动地心情踏上了进京的火车。没有想到工作五年之后,我有了重新求学的机会;没有想到进入博士班级之后,我与我学生的同学成了同学;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水生态环境所,能够与我带过的水电毕业生在办公室背靠背学习;更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的辅导下,这些毕业生陆续考上了水科院的博士,成为了我的师弟。

读博士的第一个学期,我住在研究生公寓,入住的那一刻时光倒流了,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在水科院学习基础课,我拿到了课程三等奖学金(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在清华大学上专业课,让我感受清华大学的教学实力,浓厚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学术交流,蓬勃的青春气息,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梦想有一天让我的学校更加卓越,让我们的学生也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读博士的第二个学期,课程学习结束了,我需要在做科研的同时完成我自己学校的教学工作,京冀两边跑模式开始运行,我不能因为自己求学而影响了自己学生的学习。最忙时候是每周三三一,即三天回校教学,三天进京求学,一天赶路。即使再辛苦,当我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又拥有了无限能量,我要把我的所学、所见、所思传授给他们。

另一边,进入导师团队后,我积极融入导师研究体系,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参与研究广东惠州实地调查高浓度海盐输移扩散项目,去成都参加全国环境生态论坛,去拉萨参加那曲流域水电开发环评项目等。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更高层面思考问题,以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各地区的出差调研也让我对我国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水电工程创造的价值和存在问题有了更普遍的了解,对我今后的教学改革、考研指导、就业帮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读博士的第三个学期,我开始正式参与完整的大型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这个项目里面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水文、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调配等众多领域。导师的指导是有限的,不能每一个问题都替你想,我必须能够独当一面。于是我边学习边研究,遇到问题就去查资料,完成任务后向课题组汇报,大家一起讨论是不是合理,能不能优化。此时的我特别能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查阅资料、学会原理,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说,学会学习是求学阶段的必备技能,是惠及人一生的无上法宝

进入第四个学期开始,疫情开始蔓延。在封控的7个月里,我的状态十分不好。疫情防控、线上教学、筛选课题……各方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打乱了我的节奏。虽然每天都在熬夜加班,但是没有积极的科研思路和成果,也耽误了博士论文开题。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调整心态,制定工作计划,从小到大,从易到难,逐步解决一个个问题,重拾信心,回到了正常的工作轨道上。


脚踏实地矢志不渝

2020年7月,疫情缓解了,学生们的暑假开始了,我学习的征程也开始了。因为之前的项目做的不顺利,所以博士论文研究思路一直没有确定下来,恰好在这个时候,我又接手了另一个项目,于是我就毅然决然的更换了研究方向,这为后面出现的“两难境地”埋下了伏笔。

接触新项目后,很快就碰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学习更多新知识,克服很多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瞬间让我觉得自己的毕业遥遥无期了。如果做原来的项目会不会更好一些?同样的困难,会不会更节约些时间?这些忧虑导致了非常强烈的精神内耗,看到同学们大论文的进度,再看看自己的博士论文还没有起色,无尽的焦虑挥之不去。及时的调整是必要的,我用经常鼓励学生的话给了自己心理暗示:“不为过去的事情而悔恨,不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要把握当下,才能走向未来。”

自此之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十余次去往四川省攀枝花市,对全库区18个监测断面的5项水文指标、27项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由于水流湍急,所用ADCP仪器无法按照无人船预先设定路线进行监测,我们就该用冲锋舟悬挂量测。每次监测都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我们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现场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谨慎的量测每一个数据。在采集淹没区土样时,由于河岸很陡,荆棘丛生,下去采样十分困难,每次采样的时候我们穿的工作服都被划出口子,身上也经常出现划伤,夏天还会被虫咬蚊叮,但是我们无畏艰难,认真采集每一份土样。

毛主席曾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有了辛勤的付出,拿到了详实的数据,发现了现实的问题,何愁论文之不出。如果我还是像当初那样每日诚惶诚恐,左顾右盼,难于迈步向前,终将一无所获,望诸君谨记。

2022年3月,我完成博士论文初稿。

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我心中窃喜,只要导师同意,就可以在6月毕业了。但是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给我好好上了一课,我送审的纸质版论文被导师没收了,并指出我论文的内容质疑不充分,讨论不彻底,还需优化。我那即将起飞的心情再次沉了下来。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找专家进行质疑论证,讨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可靠性及适用性。每一次汇报和讨论,都是一次学习,每次跟导师汇报的时候,导师都会说“我也学习一下”,导师谦逊的学者风范让我佩服不已。

我的博士论文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答辩前的准成稿。随后,经过送审、答疑、答辩申请等环节,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大考——毕业答辩。此时的我既充满期待,又倍感压力。12月2日,我发挥出色,答辩会所有评委老师对我的论文给予了肯定,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的初心就是要更好的教书育人,我的未来就是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和领导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我的导师和我求学路上的每一位朋友,让我有了更大的进步。同时我也想对正在读博或准备读博的朋友们说:“深造学习机会多多,要好好把握;求学路上困难多多,要寻求突破;在职读博教学压力多多,要分享调和;学成归来收获多多,我们一起庆贺。”

上一条: 【2022-20】虎年喜结丰收果,兔岁欣开幸福花--记学校第三届教创赛获奖团队
下一条: 【每周之星2022-18】勤奋求学,务实求真--研究生 吴颖

Copyright©2019 18luck新利手机版iso 理工系.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