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病是为害苹果树的第一大病害,在我国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以冬季越寒冷地区发生为害越重,防控不当常造成枝干枯死、直至果园毁灭,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该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主干及大枝,严重时也可为害小枝、果苔及果实,发病后的主要症状特点是:病部组织腐烂,腐烂组织有酒糟味,后期在腐烂组织表面逐渐散生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上易溢出黄色丝状物。
一、症状诊断特点
腐烂病以为害枝干造成损害最重,枝干受害后根据病斑特点常分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类型。
1.溃疡型 多发生在主干、主枝等较粗大的枝干上,以枝、干分杈处及修剪伤口周围发病较多,管理粗放果园亦常从老病斑处向外蔓延。初期病斑红褐色、微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并可溢出褐色汁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呈深浅相间的不明显轮纹状;剥开病皮,整个皮层组织呈红褐色腐烂,并有浓烈的酒糟味;病斑皮层烂透,且皮下木质部亦常受害,呈褐色坏死状。病斑出现7~10天后,病部开始失水干缩、下陷,渐变为深褐色,酒糟味变淡,有时边缘开裂。约半个月后,撕开病斑表皮,可见皮下聚有白色菌丝层及小黑点;后期,小黑点逐渐突破表皮,在病斑表面呈散生状;潮湿时,小黑点上可溢出橘黄色的卷曲丝状物,俗称“冒黄丝”。当病斑环绕枝干一周时,造成整个枝干枯死;严重时,导致死树甚至果园毁灭。(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
2.枝枯型 多发生在衰弱枝、细小枝条及果苔等部位,常造成枝条枯死。枝枯病斑扩展快,形状不规则,皮层腐烂迅速绕枝一周,导致枝条枯死。有时枝枯病斑的栓皮易翘起剥离。后期,病斑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并冒出黄丝。(附图5、附图6)
果实受害,多为果枝发病后扩展到果实上所致。病斑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常有同心轮纹,边缘清晰,病组织软烂,略有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也可产生小黑点及冒出黄丝,但比较少见。(附图7)
二、发生为害特性
腐烂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病斑)及病残体上越冬,生长期可产生大量病菌孢子,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从各种伤口侵染为害,尤其是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易受侵害,如剪口、锯口、虫伤、冻伤、日灼伤及愈合不良的伤口等。病菌侵染后,当树势强壮时处于潜伏状态,无病枝干上的潜伏场所主要有落皮层、干枯的修剪伤口、愈合不良的各种伤口、僵芽周围及虫伤、冻伤、枝干夹角处等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部位;当树体衰弱抗病力降低后,潜伏病菌便开始为害扩展,逐渐形成病斑。
果园内腐烂病发生每年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春季高峰主要发生在萌芽至开花阶段,一般为3~4月份,该期内病斑扩展迅速,病组织松软,酒糟味浓烈,病斑典型,为害严重,病斑扩展量占全年的70%~80%,新病斑出现数占全年新病斑总数的60%~70%,是造成死枝、死树的重要为害时期。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及花芽分化期,一般为7~9月份,相对春季高峰较小,病斑扩展量占全年的10%~20%,新病斑出现数占全年的20%~30%,但该期是病菌侵染落皮层的重要时期。此外,还有两个相对静止期,即5~6月份和10月~下年2月份。5~6月份的相对静止期病菌基本停止扩展,病斑干缩凹陷,表面逐渐产生小黑点;10月~下年2月份的相对静止期,从表面看病菌没有活动,但实际上病菌在树表皮下从外向内逐渐缓慢扩展,扩展至木质部后在树皮深层又缓慢向周围扩展,为春季高峰的发生奠定基础。
腐烂病的发生轻重主要受七方面因素影响。①树势:树势衰弱是诱发腐烂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即一切可以消弱树势的因素均可加重腐烂病的发生,如树龄较大、结果量过多、发生冻害、早期落叶发生较重、速效化肥使用量偏多、土壤黏重或板结、枝干灼伤等。②落皮层:落皮层既是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也是造成枝干发病的重要桥梁。据调查,8月份以后枝干上出现的新病斑或坏死斑点80%以上来自于落皮层侵染,尤其是粘连于皮层的落皮层。③局部增温:局部增温是形成春季高峰的重要条件,在春季高峰期内发生的新病斑80%~90%出现在树干的向阳面。据测定,春季晴天时树干向阳面的树皮温度(T)与气温(t)呈T=7.7+1.93t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气温为0℃时,向阳面的树皮温度为7.7℃,超过腐烂病菌生长的温度下限(5℃);当气温为10℃时,向阳面的树皮温度为27℃,基本接近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28~29℃)。另外,温度高时树皮呼吸强度高,消耗营养物质多,造成了向阳面的局部营养恶化,抗病力显著降低,因而诱发腐烂病严重发生。④伤口:伤口越多,发病越重,带有死亡或衰弱组织的伤口最易感染腐烂病菌,如干缩的修剪伤口、冻害伤口、日灼伤口、落皮伤口、老病斑伤口、虫伤、病伤、机械伤等。⑤潜伏侵染:潜伏侵染是腐烂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树势衰弱时,潜伏侵染病菌是导致腐烂病暴发的主要因素。⑥木质部带菌:病斑下木质部及病斑皮层边缘外木质部的一定范围内均带有腐烂病菌,病斑下木质部带菌深度可达1.5厘米,这是导致病斑复发的主要原因。⑦树体含水量:初冬树体含水量高,易发生冻害,加重腐烂病发生;早春树体含水量高,抑制病斑扩展,可减轻腐烂病发生。
三、有效防控技术
以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为中心,以铲除树体潜伏病菌、搞好果园卫生为重点,结合及时治疗病斑、减少和保护伤口、促进树势恢复等为辅助。
1.加强栽培管理,壮树防病 这是防控腐烂病发生的最根本基础,如:科学结果量,减轻树体合理负担;科学施肥,促使树体营养供应平衡;科学灌水,尽量做到秋控春灌;保叶促根,增加树体营养积累及根部营养吸收。
2.铲除树体带菌,减少潜伏侵染 落皮层、皮下干斑及湿润坏死斑、病斑周围的干斑、树杈夹角皮下的褐色坏死点、各类伤口周围等,都是腐烂病菌潜伏的主要场所。及早铲除这些潜伏病菌,对防控腐烂病发生为害、尤其是春季高峰的发生效果显著。
(1)重刮皮。一般在5~7月份树体营养充分时进行,冬、春不太寒冷的地区春、秋两季也可刮除。但重刮皮有消弱树势的作用,水肥条件好、树势旺盛的果园比较适合,弱树不能进行;且刮皮前后要增施肥水,补充树体营养。刮皮方法:用锋利的刮皮刀将主干、主枝及大侧枝表面的粗皮刮除干净,刮到树干“黄一块、绿一块”的程度,千万不要露白(木质部);但若遇到坏死斑要彻底刮除,不管黄、绿、白。刮下的树皮组织要集中深埋或销毁,且刮皮后千万不要涂药,以免发生药害。5~7月刮皮后一般1个月即可形成新的木栓层。重刮皮具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刮除了多年积累的潜伏病菌及小病斑,减少了树体带菌;二是刺激树体的愈伤作用,增强了抗病能力;三是更新树皮,3~4年内不再形成落皮层,减少了病菌的潜伏基地。
(2)药剂铲除。重病果园或果区1年2~3次用药,即落叶期和萌芽前各喷药1次,7~9月份主干、主枝涂药1次;轻病果园或果区只喷药1次即可,一般落叶期比萌芽前喷药效果较好。对腐烂病菌喷药及涂抹枝干铲除效果好的药剂有:戊唑·多菌灵、甲硫·戊唑醇、铜钙·多菌灵、氟硅唑、代森铵、硫酸铜钙等。喷药时,若在药液中加入渗透助剂如有机硅系列等,可显著提高对病菌的铲除效果。
3.及时治疗病斑 病斑治疗是避免死枝、死树的主要措施,以刮治法效果最好且常用,有时也可选用包泥法。治疗时间在春季高峰期内最便于操作,因此阶段病斑明显又较松软,但总体而言还是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刮治。用锋利的刮刀将病变皮层彻底刮掉,且病斑边缘还要刮除1厘米左右的好组织,以确保彻底。技术关键为:刮彻底;刀口要整齐、光滑,不留毛茬、不拐急弯;刀口上面和侧面皮层边缘呈直角,下面皮层边缘呈斜面。刮后病疤涂药,药剂边缘应超出病疤边缘1.5~2厘米,1个月后再补涂1次,并注意将刮下的病组织集中销毁。常用有效涂抹药剂有:丁香菌酯、克菌丹、腐植酸铜、甲基硫菌灵糊剂、戊唑·多菌灵、甲硫·戊唑醇、铜钙·多菌灵及石硫合剂等。(附图8、附图9)
(2)包泥。在树下取土和泥,然后于病斑上涂3~5厘米厚一层,外围超出病斑边缘4~5厘米,最后用塑料布包扎并用绳索多圈捆紧即可。一般3~4个月后即可治好。包泥法的技术关键为:泥要黏,包要严,给病斑形成一个密闭的厌氧环境。(附图10)
4.及时桥接 病斑治疗后及时进行桥接或脚接,沟通营养运输,促进树势恢复。病斑较大时也可多点桥接。(附图11)
5.树干涂白 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发生冻害;降低春季树体局部增温效应,有效控制腐烂病的春季高峰期为害。
附图1主干上的多年扩展为害病斑
附图2在锯口处发生的腐烂病典型病斑
附图3腐烂病病斑皮层之腐烂状
附图4腐烂病病斑表面散生出小黑点
附图5小枝上的腐烂病病斑
附图6腐烂病为害枝条导致形成枯枝
附图7腐烂病之果实受害状
附图8腐烂病病斑刮治标准程度
附图9腐烂病病斑刮治后表面涂抹药剂
附图10腐烂病病斑的包泥治疗
附图11腐烂病病斑治疗后及时桥接
供稿:科教兴农中心 王江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