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简报> 正文

2008年技术简报64-北京、山西苹果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与防治建议

发布日期:2009-01-07

技 术 简 报

第64期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2008年10月31日


北京、山西苹果主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与防治建议

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国立耘 周 涛

目前苹果上已发现的病毒病有30多种,已明确能给苹果生产造成为害的病毒有16种,国内已报道的有5种,分别是花叶病毒、褪绿叶斑病毒、茎沟病毒、茎痘病毒和锈果类病毒。其中,苹果茎沟病毒已被列为检疫对象。苹果树是多年生植物,被病毒感染后,将终生带毒,树势减弱、坐果率下降,盛果年数缩短,导致果实产量和品质降低。据国外报道,苹果病毒病能导致产量损失30-40%,果实含糖量下降30-50%,各种营养成分含量下降60%,枝条发芽率减少40%,严重影响花芽发育。

为了掌握北京、山西苹果主产区病毒病发生与为害现状,自2008年3月起,我们针对苹果上的4种主要病毒病害及其毒原(即花叶病毒、褪绿叶斑病毒、茎沟病毒、茎痘病毒),对北京、山西苹果主

产区的10个有代表性的生产果园和一个苗圃进行了调查和毒原检测。其调查检测结果如下:

一、病毒病发生情况

1、苹果花叶病发生普遍。所调查的10个果园及一个苗圃的942棵树中,有283棵树不同程度地表现苹果花叶病的症状,总发病率为30.04%。各园发病率为8-71.1%,病情指数为50-100%,其中,个别新建果园的发病率已高达70%。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RT-PCR检测均证实检测植株中带有苹果花叶病毒。

2、三种潜隐病毒(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苹果茎痘病毒)发生普遍且复合侵染率高。因潜隐病毒引起的症状在田间不易辨别,所以每个果园中采集了5个疑似潜隐病毒病植株上的幼嫩枝条进行了针对上述三种病毒的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发现所有被测样品均带有至少一种潜隐病毒,且样品中上述3种潜隐病毒的复合侵染率高达60-100%,据此结果及田间调查数据推测所调查的果园中潜隐病毒的带毒率在60-80%,约40%植株带有检疫对象苹果茎沟病毒。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3、苗圃中病毒病发病率高,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在危害极大。在山西调查的一个苗圃中苹果花叶病发生率高达55.8%,所检测的苗木中潜隐病毒携带率为100%。此苗圃平均每年输出约5万株苗木,照此下去,几年后新建果园病毒病将大面积发生,因此,苗木带毒对苹果产业发展的潜在危害更大。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果农对病毒病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病毒病可对果树造成长期为害并导致树势衰弱,有半数园主认为病毒病对苹果影响不大。

2、由于苗圃中带毒率高,加之没有监管措施的制约,苗圃成为病毒病的策源地。同时,在新建果园时,因春季栽苗不带叶,果农一时很难识别苹果花叶病毒,从而导致新建果园也普遍带毒。

3、果园管理中,不能有效防范病毒病的传播。嫁接、修剪等刀具使用不规范和随意嫁接导致病毒病扩散较快。

三、综合防控建议

1、无毒苗圃建设是第一关。由于苹果病毒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播,无毒苗木是防控的关键。欧美国家和日本等都实行严格的母本树检疫制度,建立了标准化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议省市主管部门根据当地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已颁布的苹果无病毒苗木行业标准、苹果无病毒母本树和苗木检疫规程,严格规范苗木繁育,建立标准化苗木生产体系。一是依托科研单位建立标准苹果母本圃,确保母本树安全无毒;二是实行苗木准入证制度,重点发展大型标准化、无毒化苗木生产基地,杜绝带毒苗木流向市场。这是防治不易识别,且对树势为害大的潜隐病毒的根本措施。

2、果园管理中严防交叉感染。发现带有病毒的植株后应做上标记,修剪、疏花蔬果时应尽量使用专门的工具,避免和健康植株共用修剪工具,或者对修剪工具进行肥皂水消毒处理。

3、追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对处于结果盛期的带毒病株追施有机肥,增强树势,尽量延缓病毒病导致的树势衰弱。在果园管理中应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并控制好大小年,延长植株的盛果期。

附图

图1. 苗圃苹果花叶病毒大面积发生,发病率高达80%

图2. 苹果花叶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混合侵染导致不结果


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发送:各苹果主产省农业厅,各功能研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

秘书处成员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秘书处 2008年11月2日印发


技术简报64.doc

上一篇:2009年技术简报7-黑龙江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下一篇:2008年技术简报63-苹果汁生产中“耐热菌PCR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生产

Baidu
map